陳錦稷專欄:以綠色價值鏈對抗紅色供應鏈

2019-08-19 06:20

? 人氣

國際供應鏈調整之際,回台投資仍是多數台商優先選擇,這也是台灣歷經數十年出走潮後,難得一遇的產業發展契機。台商也許習慣過去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加工、再出口美國,這種三角貿易下的生產供應關係,但政府部門提供政策優惠協助返台企業尋找合適土地、足夠勞動力,並全力協助返台投資之際,也應深入檢討返台企業的技術含量與創新能力所在,以符合未來產業發展需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0531-生產線、工廠、女工、加工出口。(多維提供)
政府部門應積極思考,如何利用這個難得一遇的產業回台投資契機,策略性扶植「非紅供應鏈」,才能紓緩台灣本土產業被取代的壓力。(資料照,多維提供)

政府單位一系列優惠措施吸引台商,創造超過五千億元新台幣的回台投資金額。透過投資額提升,固然對經濟發展有所助益,但政府部門與回台投資的台商應認清新的生產供應關係,而非只是持續強化與中國產業的供應關係。政府部門應積極思考:如何利用這個難得一遇的產業回台投資契機,策略性扶植「非紅供應鏈」,甚至進一步發展「綠色價值鏈」的創新與加值思維,才能逐步擺脫中國政府的「中國製造二○二五」政策影響,才能紓緩台灣本土產業被取代的壓力。

「綠色價值鏈」不僅包含「綠色供應鏈」強調的環境友善,採購、製造、物流、銷售、消費與回收的永續發展模式,更強調在國際生產分工中具有「綠色價值」的經濟內涵,對當地經濟具有創造就業與提升薪資的效果。綠色價值鏈追求的是能改善所得分配,兼有公平永續的經濟發展模式。

以創新驅動取代效率驅動

唯有擺脫過去強調降低成本、換取規模量產的「效率驅動」出口代工經濟思維,將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轉換為以「創新驅動」發展「綠色價值鏈」的新經濟成長模式,才能導正當前海外生產比重過高之下,就業、薪資與經濟成長嚴重脫鉤,造成經濟數據雖成長,但多數國民對經濟成長卻無感的舊經濟模式。以「綠色價值鏈」來區別「中國製造二○二五」積極發展的「紅色供應鏈」,才能讓身為已開發國家的台灣,在國際產業的調整中,重新找到台灣在全球經濟產業分工中的角色,才能重塑台灣的競爭力。

*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暨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智庫研究與金控公司治理的工作,本文原刋《新新聞》1693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錦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