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實體店還有前途嗎?美國老牌梅西百貨也撐不住了!

2016-08-28 06:30

? 人氣

百貨公司仗勢採購實力,增加店面降低採購成本,取得價格優勢,店鋪內自己堆積存貨,成就多年豐厚利潤。新進入者開店選地方,採購倉儲管理績效都非立竿見影;生產者找不到買家只能任憑大客戶宰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全球運輸及資訊發達之後,以全球為市場,倉儲物流可以交由外部管理。貿易商可以大量進貨,設立自己儲運、發貨中心。亞洲到美洲海運起運之後2-3週可以抵達,有些全球生產商預估訂貨量,預先出貨在購買地發貨,更加縮短出貨期間。這些外部經濟靠的是規模,不一定是單一廠商的訂貨量,而是整體訂貨量。

小規模流通也可以靠網購商,代訂商,代訂出貨物流公司完成。原先批發商與零售商的優勢差距漸漸減少。網路巨擘Amazon的採購規模及倉儲管理,因為考慮貨品寄運,比傳統百貨商更為先進有效率。

Amazon warehouse robots

實體商店前景

陷入困境的美國百貨公司還包括:西爾斯百貨(Sears)在2016年4月宣布將關閉68家Kmart和10家西爾斯店面,傑西潘尼百貨(J. C. Penney)在2014(30)、2015(40)及2016年(7)關閉多家店面;今年還有其它公司宣布關閉店面,如:Kohl’s(18+)、The Gap(84)、Aéropostale(84)、Finish Line(150)…。

美國諾德斯特龍百貨(Nordstrom)近年來銷售成績並不理想,卻反向操作;2015年在美國增加4間,加拿大增加2間分店,雖然今年要關閉聖地亞哥市中心賣場,卻在紐約曼哈頓繼續開新店。美國消費者整體採購能力沒有增加,諾德斯特龍必須從其它百貨商店或網購公司,爭取到客源來滿足自己擴張銷售能量。目前人口逐漸老化,隨退休人口增加,購買消費力會減少,它的經營策略令人費解。

美國最大的實體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連續幾年收入下降,曾在2012年與微軟結盟,進攻電子書閱讀器Nook和大學教科書市場,隨後金融時報集團母公司皮爾遜也加入投資它的電子閱讀器市場,目前期盼沃爾瑪公司能把它買下,解決經營困境。巴諾書店之前曾想跟第二大連鎖書店博德斯集團 (Borders)合併未果,博德斯已於2011年7月破產倒閉。

營業狀況不錯的實體商店仍舊存在,繼續在擴充,包括: 颯拉(Zara西班牙服裝,宣稱只需兩周就可以設計開發出新款產品並擺上貨架),H&M(瑞典Hennes & Mauritz AB, 以價廉產品聞名),賣中高檔次優惠價的MarshallsT.J. Maxx,及廉價雜貨商(一美元店)Dollar General大創(Daiso)…等商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