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庶民經濟」還是「宿命經濟」? 三個Uber「老」司機給了最現實的答案

2019-07-26 16:30

? 人氣

美國計程車業。
美國計程車業。


是回歸到市場價格?好意思嗎?還是再壓低駕駛所得?那邊已經走上街頭了,還壓得下去嗎?
Uber 敢肆無忌憚地虧損,是因為賺錢根本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看中的是下一階段的自駕車(自動駕駛),現在只是過渡時期。未來要走入自駕領域,最重要的就是 AI 背後無所不在的資料。現在全球 3百萬的 Uber 駕駛也就順理成章,成了收集資料的工具。只是這些人遲早都會成為被汰換掉的零件。
Uber 的如意算盤是先搶市場先機,再搭建數據。如果是商品的話,Uber 的作為就叫做「以低價傾銷掠奪市場」,聯邦公平交易委員會應該是要調查的,但是我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輿論。
我們都聽說過一個偉大的理論:企業存在唯一目的就是利潤。現在這個理論竟然也無法自圓其說了。不管下一輪的新理論是什麼,我確信庶民繼續會是輸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真實庶民的宿命

回到那三個祖父級駕駛⋯⋯要說這種年紀應該在家裡含飴弄孫,似乎太過陳腐,但至少他們不應該再為維持基本生活而工作。
美國人均所得是台灣的2.6倍,可是我完全看不出這個數字帶給他們比台灣老人多一點點的幸福。好萊塢的深宅大院不是美國,這才是。
人均所得只是一個國家的門面數字,庶民數字是每月的生活費。一個比爾蓋茲在帳面上可以挽救100萬個窮人,也可以讓這些人永遠不必出來打零工──那就叫做「人均所得」。不管再富的國家,底層庶民都是一樣艱辛。
在富有的國家生活在底層,心理上只會更苦更認命。因為那個動人的人均所得,只有可能讓你更憐憫自己而已。
 

作者/鱸魚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