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穆爾西之死,穆兄會的跌宕權力路-伊斯蘭復興潮為何 屢屢再起?

2019-06-30 06:00

? 人氣

雖然沙達特仍舊忌憚伊斯蘭勢力,故沒有一下將穆兄會合法化,但由結果來看,這道禁令顯然已是外強中乾。當年穆兄會在納瑟打壓下雖一度銷聲匿跡,卻將實力暗藏于清真寺、大學宗教系、慈善醫療系統內;即便流亡海外的幹部,也積極開發在地組織,例如沙特當年的覺醒運動(Sahwa Movement)便有穆兄會教士的積極參與。沙達特一遞橄欖枝的結果,便註定了穆兄會將能重返政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81年沙達特遇刺,空軍將領出身的副總統穆巴拉克匆忙就任。穆巴拉克雖曾取締穆兄會的活動,卻無法阻止其在國會的茁壯。所有穆兄會派出的候選人不是登記為無黨參選,就是掛靠在別的伊斯蘭組織提名下,然而他們之間卻流傳一句暗語,自己人與選民一聽便知:"الإسلام هوالحل"

意思是:"伊斯蘭是一切的解決之道!"

只要是穆兄會派出的候選人發表政見,便往往會在演講中夾雜這句話。然而其雖擁有民間的支持,卻不可能跨出國會問鼎總統,畢竟軍方仍是埃及最大的政治集團。但阿拉伯之春爆發後,曾經牢固的障礙,卻成了一揮即散的海市蜃樓。阿拉伯之春常被解讀成中東民主化的曙光,這恐怕是種一廂情願的幻想。在這波浪潮下雖有政權垮臺,卻多屬內部政變,即統治集團本就存在矛盾,某支派系於是借著人民上街的機會,硬逼執政者下臺。故所謂"革命成功"的國家,其實往往只是換上新的獨裁者,或還沒決定誰有資格做下一任獨裁者,只好陷入血腥的內戰。

穆巴拉克當時曾要求軍隊鎮壓上街民眾,但因其打算安排金融業出身的兒子接班,遂使軍隊大為光火,拒絕聽命,畢竟軍方向來是埃及總統的搖籃,穆巴拉克此舉可說是壞了規矩。結果埃及政府最後垮臺,卻沒想到令穆兄會坐收了漁翁之利。軍方舉行總統大選時,完全沒設想到穆兄會在民間的高人氣,過於輕敵的結果,就是把總統大位拱手送給穆兄會出身的穆爾西。

只是薑畢竟還是老的辣,穆爾西才執政一年便被軍方政變下臺,年復一年地受審,最終猝死庭上,穆兄會也再度受到打壓。但此次境況卻與當年納瑟在位時有所不同,今日的穆兄會已是個巨大的跨國伊斯蘭產業集團,不僅在各阿拉伯國家都有分支,更有土耳其與卡達支持,且自上世紀70年代的宗教復興潮以來,再伊斯蘭化的現象已成燎原之火,成為穆兄會最重要的情感資產。

日漸加劇的再伊斯蘭化

其實所謂"猶太人比較虔誠,所以他們贏了六日戰爭"的檢討,不過是種抒發不滿的藉口。當時的阿拉伯世界已由世俗菁英統治了十幾年,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社會不平等與階級固化,再加上日漸增強的個人主義、消費主義與性自由,看在許多穆斯林眼中,簡直就要顛覆自己的伊斯蘭認同與身分。1967年六日戰爭過後,因對執政當局不滿、貧富差距擴大、認同危機,再加上身為泛阿拉伯主義代表的埃及又打了敗仗,各國壓抑已久的焦慮與失望終於爆發,紛紛踏上再伊斯蘭化的道路。海灣地區興起了"石油伊斯蘭"(Petro-Islam),這種石油經濟與瓦哈比意識形態相結合的產物,最終導致基地組織的崛起,進而擴散至阿富汗;巴基斯坦提高了伊斯蘭法的使用率;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建立神權政體;80年代後土耳其政府開始承認伊斯蘭銀行的合法性。

再伊斯蘭化的現象不僅存乎政治活動,也體現在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過去走在大馬士革街道上,幾乎少有女性會穿罩袍或包頭巾,今日態勢卻完全相反;沙特各大學的博士論文幾乎都以宗教研究為大宗。

在侯達·沙拉維(Huda Shaarawi)那個年代,埃及女權主義者為了拿下頭巾而奮鬥;但這代婦女日後卻與主動包頭巾的女兒產生了不少代溝與衝突。埃及雖由軍方掌政,但再伊斯蘭化的火種卻潛藏在社會各處,難回納瑟時的威風;穆兄會如今雖受打壓,卻永遠有地方能取暖。只要全球再伊斯蘭化的潮流不退,哪日埃及再生動亂,出現第二個穆爾西,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作者為《中東研究通訊》專欄主筆。本文由《中東研究通訊》公眾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