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穆爾西之死,穆兄會的跌宕權力路-伊斯蘭復興潮為何 屢屢再起?

2019-06-30 06:00

? 人氣

然而雖說全球化給運動帶來新的面貌,卻始終無法破除主流與邊緣之分。自20世紀以來,原教旨主義幾乎壟斷了伊斯蘭復興運動的話語權,表現形式也日趨政治化,某些國家開始制度性地要求人民遵從伊斯蘭法與儀式,將伊斯蘭自由主義、新蘇菲主義等其他復興運動的勢力擠向角落。在這波潮流下,穆兄會雖長年處於被埃及政府查緝的狀態,卻仍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穆兄會為何屹立不倒

1928年,埃及伊瑪目哈桑·班納創立了穆斯林兄弟會(簡稱穆兄會),這個組織原先主打降低文盲人口、伊斯蘭社區服務等理念,卻在要求知識份子支持時產生了質變。穆兄會原本的據點是蘇伊士運河所在地西奈半島,然而當組織成長到一定規模,滲入開羅、亞歷山卓等大城後,穆兄會的成員開始有意識地削弱宗教話語,並轉為學習反殖、民族主義等能讓知識份子感興趣的論述,再加上班納的個人魅力強大,故一下讓穆兄會的規模擴大不少。

當穆兄會逐漸政治化後,其理念也由社區服務進階到成立烏托邦,例如班納曾說穆兄會的終極目標,是要驅逐所有殖民者,建立一個從西班牙到印尼的伊斯蘭帝國,並恢復哈里發制;然而對於帝國該如何實行內部統治,穆兄會雖以伊斯蘭法為依歸,卻又認為官僚的形式主義相當僵化,不可完全依靠;另外在性別議題上,穆兄會站在了保守的一方,認為女性權益雖值得保障,卻始終跟男性不同;而在宗教事務上,穆兄會則曾表示過,應該取消科普特人興建教堂的權利,這導致莫爾西上任後便飽受國內科普特群體的排斥,為其倒臺種下禍根。

兄會的參政路以反殖為起點,由傳道走向武裝鬥爭,除了燒毀劇院、咖啡館外,也暗殺埃及政要。然而1952年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後,穆兄會本來期盼軍方能跟自己一同分享權力,畢竟其為支持革命也算出錢出力。結果軍方上臺後卻獨攬大權,於是雙方互鬥更為激烈。1954年政府以穆兄會"暗殺納瑟總統未遂"為由,開始了迫害的進程,數以萬計的成員入獄、遭受酷刑,領導紛紛流亡海外,穆兄會一夜回到革命前。

然而當1967年埃及輸掉六日戰爭後,風向似乎就變了。在戰後的檢討中,開始傳出"以色列之所以能贏,是因為猶太人的信仰比阿拉伯人虔誠堅定"等聲音,曾被壓抑的宗教話語終於又浮上檯面,吹響新一波伊斯蘭復興運動的號角,這次的規模遍及全球,造成泛阿拉伯主義、納瑟主義、阿拉伯社會主義的衰退,也促成穆兄會的重生。

其中,埃及政府也扮演了令人玩味的角色。當年沙達特因匆匆由副總統扶正,又缺乏納瑟那樣的強人魅力與威望,故執政之初屢遭軍方內部其他將領的掣肘。於是他借力使力,在伊斯蘭復興呼聲正高時對穆兄會示好,允許海外流亡幹部回國,既為自己增加許多教士階層的支持,足以震懾同僚的野心,也為穆兄會的政治化點燃新的火種。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