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式創新理論」的發展:《精讀克里斯汀生》選摘(3)

2016-07-20 05:50

? 人氣

特斯拉汽車。(美聯社)
特斯拉汽車。(美聯社)

有待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我們企盼能不斷擴充並修正破壞式創新理論,而眼前要做的事還很多。例如,面對破壞的威脅,什麼是普遍而有效的回應,至今尚無定論。我們目前的看法是,公司應設立獨立的事業部,在高階領導者保護下運作,以探索並開發新的破壞模式。這種做法有時行得通,有時未必。在某些案例中,無法成功回應破壞的威脅,並不能歸咎於缺乏了解、主管注意不夠,或是財務投資不足。同時身兼既有與新興業者而產生的挑戰,有待更完整地界定;如何才能最有效面對這些挑戰,仍需我們努力去發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破壞式創新現在無法、未來也不可能完全解釋個別的創新,或是一般的企業成功。有太多其他力量在作用,弄清楚其中任何一項,都有助於未來的研究。把它們全都整合到一個完整的企業成功理論中,是個遠大的目標,不太可能在短期內達成。

不過,我們有理由懷抱希望:實證測試顯示,在預測哪些新興事業會成功時,利用破壞理論,可明顯提高精確度。隨著更多研究與實務人員持續加入理論建構,並與其他觀點整合,我們對有助於企業成功創新的因素,必然會了解得愈來愈清楚。

*本文選自《精讀克里斯汀生:嚴選「破壞式創新」世界級權威大師11篇大塊文章》;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Clayton M. Christensen為哈佛商學院企管講座教授。他不僅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許多極具影響力的文章,也是八本廣受好評的書籍的作者,包括暢銷書《創新者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創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 Solution)等,並在2011和2013年,他兩次榮登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五十大思想家(Thinkers50)名單榜首。

《精讀克里斯汀生》,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出版。
《精讀克里斯汀生》,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