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林萬億:4大面向著手 迎接台灣理想高齡社會

2016-07-08 06:40

? 人氣

根據紅十字會(Red Cross)的估計,有超過十萬人成為殘障人士,八十萬人行動障礙。
林萬億強調必須致力於銀髮族的無障礙環境。(取自推特)

面向3:健康照顧 做好預防保健,降低長照需求

健康照顧方面,醫療資源非常重要,不過我要強調的是,比起後端的治療,前端的預防其實更重要,前端預防做得好,可省下許多後端治療的資源、財務負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台灣的醫療體系相當缺乏前端的「預防」保健,這點從數據可以看出,在門診方面,老人占整個納保人口的12%,但若看住院率,老人的比重高達40%,是納保的4倍之多,前端預防沒做好的話,後端醫療得花上更多的資源。

居家照護需要制度面的協助。(取自成大醫院家醫部)
林萬億認為做好預防保健,才能降低長照需求。(資料照,取自成大醫院家醫部)

日本在1980年代就注意到這個現象,因此他們特別將「老人健保」獨立出來。而歐洲政府更積極推行「活力老化」(active aging)政策,透過政策推廣各種不同的軟性體能訓練、緩步運動、健走等身體保養方式,已將80歲以上高齡人口在過世之前無法行走、得一直臥床的平均時間,不斷壓縮,目前已降至3個月,瑞典甚至期待以「1天」為目標,希望80歲長者在過世前都能過著有品質的生活。

台灣的健保可說是世界上保障範圍最完整的制度,但我強調,健保並非愈大就愈好,而是要特別強化前端的預防機制,倘若在中高齡人口的營養、飲食、運動,或一般的小病都能就近在地方醫療院所、診所直接立即治療,在家庭能得到立即的照顧,如此一來,所謂的長期照顧需求,可望大幅從現行的臥床7.9年降低。

此外,家庭照顧也很重要,老人照護不應該完全由機構提供服務,家庭也有責任,例如,day care(日間照顧)的模式就相當可行,子女白天上班前把年老的父母送去日間中心,晚上下班把父母接回家,家庭的力量能幫助老人身心健康。

像日本、美國在這方面就做得很用心,日本在交通部分提供復康巴士、友善老人計程車;美國則提供移動餐車服務,老人拿到的不是逐戶配送、很容易冷掉的便當,而是由移動餐車供餐,除了便當之外還有熱湯、比薩、麵包可選擇。

投資安養村,不如投入初老服務

有這麼多的面向可發展,金融業者與其一窩蜂把資金投資在興建長照機構、安養村,不如把資源投入在初老服務。目前全台灣有1,500多個養護中心與護理之家,但入住率僅77%,有過剩的現象。如果未來政府協調地方政府把小學閒置空間釋放出來,進行社區式銀髮照顧中心的規劃,恐怕更不利於大型長照機構、安養村的營運。此外,老人家因擔心群聚感染、等死負面情緒等因素,也讓他們入住意願降低。

老人照顧,長照。
老人照顧,長照。

依《老人福利法》規定,每家養護機構的床位數目200床為上限,但台灣很多護理之家,動輒500床,甚至1,000床,這是為了經濟規模卻犧牲老人照顧尊嚴與人性。再者,台灣400多家護理之家,入住者每月得花上4萬多,甚至8萬元的費用,成本很高,也不是一般薪水階級能住得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