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林萬億:4大面向著手 迎接台灣理想高齡社會

2016-07-08 06:40

? 人氣

比起競相投入長照機構,我認為金融業值得投資的面向還有很多,像是養生食品、老人交通、輔具,以及老人旅遊等等,不見得要老想著蓋養生村、機構式照顧。這是對所謂「銀髮商機」的誤解,因為照顧失能老人不適合以商品營利來看待。大部分工業先進國家,還是把照顧失能老人當成是社會福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融業等各行各業願意貢獻資源共襄盛舉固然很好,但另一方面,政府也得建立一套完整的機制,來杜絕有心人士藉老人之名、得不當營利,甚至掏空公司之實。

日本就曾發生過一家全國最大營利性居家服務連鎖公司COMSN醜聞。該公司被查到有1,000多家分公司的人事資料作假,且有偽造服務紀錄騙取政府長照保險給付等情事,故被政府解約。該公司立即結束營業,讓6萬多名被照顧的老人頓失照顧,2萬多名照顧服務員頓失工作。從2000年到2007年日本全國被取消長照保險委託服務提供合約的對象中,有近7成是營利法人。

可見,「唯利是圖的市場邏輯」與「由國家提供福利的社會權邏輯」是根本上相反的。其實在1999年日本已通過《社會福祉法人》專法,目的就是對銀髮產業的管理,以避免不肖業者不當營利,但仍無法抵擋市場營利的唯利是圖。

從銀髮長者角度思考,老人照護應該社區化、在地化,不應大型化、機構化、營利化,長期照顧產業應該回歸到社區,令其在地化、家庭化,例如瑞典就是如此。我在1993年台灣高齡人口占比尚未到7%時,就曾赴瑞典考察,他們就是這麼做,日本也是師法瑞典的精神。

*作者為政務委員林萬億,採訪撰文:劉書甯。本文經授權刊載,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雜誌》2016年7月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