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蔡英文撿到上世紀的槍─活在過去的洗產地說!

2019-05-08 07:30

? 人氣

蔡英文洗產地說過時又錯誤。(柯承惠攝)

蔡英文洗產地說過時又錯誤。(柯承惠攝)

小英總統又撿到一把槍:藍營力推的自經區,小英說是「洗產地」,把中國貨洗成台灣製造所以堅決反對,而且一講再講。不過,這把槍是上世紀的槍,總統對產業的了解顯然仍活在上世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自經區的主張,小英總統說,在美中貿易戰之下,自經區不但影響台灣品牌的信用,也將台灣置於美國報復的風險,不能讓「台灣貨」和「中國貨」分不清楚,她堅決反對把「中國貨」在自經區轉一手,變成「台灣貨」(即所謂的洗產地)。我國最核心的策略,就是讓台商將生產基地從中國移回台灣,用「台灣貨」而非「中國貨」出口,才不會受到高關稅影響。

總統的說法,既是謬誤又是無知,更是膨脹過頭的自信心。

全球各國在近20多年來,已簽訂超過400個各種型態的FTA(自由貿易協定),簽訂FTA的兩國之間,彼此的貨品享有低於其它國家的優惠關稅(甚至大部份FTA是9成以上零關稅),如果依照「洗產地」的想法,其實所有國家都可以來搭便車,把產品送到簽FTA的某國、貼一個牌就洗成該國產品,再出口到與其簽FTA的國家享受零關稅,多美好的事!

實情顯然不是如此,對此國際間早已有原產地比例的規定,依照屬於該國(或地區)創造的價值比例認定是否能稱為該國產品(Made in XXXX),財政部早在25年前就已發布訂定「進口貨品原產地認定標準」,台灣與中南美國家、紐西蘭、新加坡簽的FTA,與大陸簽的ECFA等,全部都訂有明確的原產地認定標準,不是隨便就可以「洗」過去。

再以目前全球架構出的供應鏈而言,除了一級產業的農產品、礦業等還會有百分之百的原產地外,多數工業製品(特別是科技產品)最後完成出口的成品中,早已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含著來自各國的零組件;雖然最後組裝地會被視為產地,但也必須考慮附加價值比例問題,因此中國貨來台不作任何事就想洗成台灣貨,難矣哉。

最常被舉例的當然就是蘋果的產品,那些多是在中國作最後組裝的手機、平板,其中包含的零組件來自美、日、兩岸、韓、歐洲等,這要如何個「洗」法呢?甚至以台灣中鋼出口的鋼品,當然被認為是MIT,但原料呢?又豈是台灣能自產?

自經區的構想關鍵其實也在此:不論是前店後廠、境外保稅、人貨金流全放寬,其重點其實就在吸引原本在其它地方生產者來自經區生產;其間一定會從國外進口半成品或原料,在台灣加工後出口;除非在台加工的附加價值極低,否則就可視為原產地為台灣。

而該注意的是,自經區真正的重點在優惠的條件、一條鞭與整合式的行政支援,是否能打上MIT(台灣製造),反而不是重點,因為在全球供應鏈生態盛行下,品牌效益遠遠比產地效應高,這方面,不僅小英總統,不少國人可能也過份高估MIT的吸引力,更不要談光環了。

同樣可以舉蘋果產品為例,大部份蘋果產品是打上中國組裝,同時也打上「蘋果在加州設計」等字眼,沒有人嫌棄它是MIC而不買,大家衝著蘋果的品牌光環而大買特買。這種品牌效應超越產地效應,其實是出現在各產業領域與各品牌上─那些奢侈品幾乎都是在中國生產,全球前幾大汽車公司─從福斯、福特、寶馬、賓士、豐田等,全在中國有生產基地,甚至特斯拉都在上海設廠;德國著名的廚具、鍋具也是如此,雖然都是MIC,但仍能行銷全球。

因此重點在品牌而非產地;好的品牌不論在那設廠生產,其技術與品質監管都能達到其要求的標準。自經區如果能吸引到國際大廠,甚至吸引到中國廠商亦可,反正在台灣設廠對就業與經濟總會有幫助。而且,就算總統口中回流的台商,生產出口的貨品是「台灣貨」,但可知其中含有多少「中國成份」嗎?

總統大概也不知道,她認為好棒棒的「台灣品牌」、行銷全球的電腦等科技產品,又有多少其實是在中國生產的吧?只要看看「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比例已超過5成就可知道,總統口中帶著光環的「台灣貨」可沒有因為在中國生產製造而聲譽所損,好或不好關鍵在品牌而非在產地。

自經區對台灣現階段經濟與產業,是否為對症的良藥,各方可以多拿出多一點專業數據與評估討論,但總統拿著錯誤、過時的「洗產地」說,一講再講,實在沒必要如此自曝無知與落伍了。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8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