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陸客不來是危機還是轉機?

2016-06-08 06:00

? 人氣

陸客減少未必就是危機,反倒是檢討台灣觀光業的大好機會。(方炳超攝)

陸客減少未必就是危機,反倒是檢討台灣觀光業的大好機會。(方炳超攝)

民進黨重返執政,無論是因兩岸政策的改變或是中國經濟的衰退,來台陸客明顯減少,但說它是一個危機,其實並不正確。在馬英九當政的八年中,利用開放陸客來台製造了一時的觀光熱潮,但在這一段時間並沒有真正的投資和改進觀光業。因此一但陸客減少,猶如潮水一退,石頭就露出來了。真正要發展觀光業不能靠一個地區或是一個事件(比如台幣貶徝),更不能靠低價、多人數的旅行團。國際上對台灣的觀光景點、社會安全及民情友善是非常肯定的,但是由於政府的官僚化、制度封建且不肯面對基本環境的改革,使得台灣觀光業的發展和就業始終無法開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台灣是個島國的現實條件來看,觀光業的發展必須倚靠空運和海運,但主要仍靠空運。另外一個必須面對的事實,台灣不是主要的觀光目的地,如中國大陸、印度或日本,因此必須設法從這些地區搶客。當然,台灣也有因為語言、文化的關係的客源,像中國大陸、港澳和日、韓等地,但是想再增加這些過去依賴的客源非常困難,而且依賴低消費的觀光團也不是可取之處,如今陸客減少,正是一個檢討台灣觀光業的機會。

八年前兩岸直飛,當時許多人預測香港機場的滅亡,但是現在香港機場不但沒滅亡,甚至還比八年前更興旺。原因在於,香港機場積極吸引其他航空公司,同時改善服務,增加許多轉運方面的便利性。香港本身也不是主要的觀光目的地,但是做為一個方便的中轉站後,也收到了許多觀光客;台灣的觀光條件優於香港,地理位置也相近,觀光業的發展仍有很大潛力。

陸客來台要考量社會承載力。(圖為野柳風景區/呂紹煒攝)
台灣的觀光條件優於香港,地理位置也相近,觀光業的發展仍有很大潛力。(呂紹煒攝)

航空改革

發展台灣觀光業的第一步是要改善航空。雖然台灣目前有民營的航空公司,但是由於華航屬於國營,常年受到政府優惠,無論是航線分配、銀行支援等等,使得其他航空公司很難發展。可是國營的公司往往經營和服務較差,而且配合執政黨「政策」不按牌理出牌。因此,改革第一步是出售華航、漢翔等等有關航空業務公司的政府股份而改為民營。第二步則限制華航的航空權,停止對華航的優惠,使得其他航空公司能有發展的空間。

政府應該更進一步和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國家,簽定Open Sky Agreement,讓國際和台灣的航空公司可以依照市場的需求隨時增加國際航線。這樣可以增加競爭,吸引廉價航空公司投入台灣的航線,這樣的協議,無論對於增加就業或發展觀光都非常重要。

台灣有很好的地理環境成為亞洲轉運站(Hub),現在香港機場己經到了飽和狀態,正是取代香港的好時機。台灣的地理位置非常合適(日本太北、新加坡太南、香港太小、菲律濱太落後),環境好,又安全,人工便宜。當年美軍參與越戰的時候,台灣就是美軍的亞洲轉運站,當時美軍的運輸機24小時不斷補給運到台灣、再重新分配、組裝運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