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一時爽!網路史前時代的讀者與觀眾,如何防止劇透惡行?

2019-05-07 11:10

? 人氣

早在電影和電視被發明出來之前,劇透就已經成為犯眾怒的行為。(BBC中文網)

早在電影和電視被發明出來之前,劇透就已經成為犯眾怒的行為。(BBC中文網)

「一切事情同樣不可避免地在最後一幕終結:大帝的秘密武器被毀,公主獲救,邪惡勢力在一場形勢與二戰異曲同工的終極空戰中大敗。不過,黑武士卻成功逃跑,準備日後捲土重來,於是留了一扇門,給之後可能出現的續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假如你還認不出來,上面這句話是一句關於電影《星球大戰IV:曙光乍現》(Star Wars - A New Hope)最後結局的描述。

它發表在1976年9月12日的《紐約時報》上,那是一篇對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專訪。而電影要八個月之後才在美國院線上映。

與最近在四月末上映的另一部票房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周圍近乎強迫症的防劇透行動相比,真是天差地別。

連電影的主要演員都被蒙在鼓裏,在拍攝期間他們只能最低限度地得到自己所演部分的相關信息。

這就是典型的「劇透恐慌」(Fear of Spoilers)案例。

Spoiler alert
如何防劇透已成為現今影視作品的一大難題。

不過,這種狀況並不是由數字時代所製造出來的,雖然互聯網的崛起的確令它更加突出。

事實上,劇透引發眾怒這件事,在電視和電影被發明出來之後就已經存在。

懸念系列化的先河

提前透露劇情所引發負面反應的事情,可以一直追溯到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

「這是一個起源於19世紀媒體的話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英語文學研究員詹姆斯・格林(James Green)接受BBC訪問時說。

English novelist Wilkie Collins
威爾基・柯林斯發現,對情節保密可以令他的《白衣女人》大賣。

「那時候的人們經常就像我們現在一樣,認為看虛構小說的快樂前提是不知道故事將會發生什麼。」

格林舉了一個例子:1859年由英國作家威爾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創作的小說《白衣女人》(The Woman in White)。

這部被記載最早出現的神秘小說之一,最初是在幾個月的時間跨度裏以連載的方式分段發表。

這種「肢解」操作意味著分拆推出的章節或者摘要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出售,從而令工薪階層更容易消費得到。

於是,它也可能建立更廣闊的讀者群。

柯林斯寫的那個關於詭計、精神錯亂和犯罪的故事紅極一時。人們會排長隊購買最新發表的章節,甚至有人開盤打賭之後的情節發展。

First edition of 18th Century novel Robinson Crusoe
丹尼爾・笛福在《魯賓遜漂流記》初版時就已經將大部分主要故事情節印在了封面上。

詹姆斯・格林認為,柯林斯的這部作品就是「劇透恐慌」時代的開端。

1860年,當《白衣女人》以合集的形式出版時,作者曾警告書評人,不要透露書中細節,這在當時是非常不尋常的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