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藝的史坦威鋼琴,不敵山葉的自動化逆襲:《躍競思維》選摘(1)

2019-05-10 05:10

? 人氣

山葉鋼琴一飛沖天,然而一直遲至一九六○年代中期,多數的美國樂器製造商依舊不把山葉當對手。斯托立克拉克公司的副總裁羅伯特.P.布爾(Robert P. Bull)在一九六四年參觀山葉時大吃一驚,不敢相信美國幾乎沒人意識到山葉的規模有多龐大。他親眼目睹山葉強大的製造能力後表示:「我深感佩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晚到比較好

史坦威採取原始且傳統的製造法,由手藝精湛的師傅,靠深入的知識與雙手,製造出獨一無二、鋼琴演奏家渴望得到的高級樂器。舉世無雙的精緻工藝靠的是人類直覺與專家的判斷力。所有的新興產業都得靠這兩件事,因為知識在最初的時候,尚未被寫成書面規則,專業知識只掌握在一小群頂尖專家手上。

然而,知識會演化。經驗逐漸累積後,人們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產業的專業知識,一度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頂尖人士知道,但接著會逐漸累積成後人可參考的記錄。商學院的學者很常把事情過度複雜化,他們稱這樣的過程為「知識編碼」(knowledge codification,又譯「知識編纂」),也就是專業技術被公諸於世的過程,但其實意思只是寫下你知道的東西,與同事分享。

「知識編碼」的結果是低技術工作者開始取代先進者專家,任何工作者都有辦法依循標準流程、規章、指南做事,當專家所知的一切都變成規則手冊,就不太需要額外的介入,通常最後會被機器自動化。

知識漏斗。(天下雜誌提供)
知識漏斗。(天下雜誌提供)

沒變聰明,只是變快、變好

山葉將許多製程自動化後,成為標準化與精密製造龍頭,靠著輸送帶系統與體積龐大的快乾爐,讓製造一台琴的時間,自兩年縮短成三個月。在自動化的初始階段,標準產品永遠看起來比傳統的手工製品粗糙,機器無法複製手工藝品的細膩細節。因此,自動化流程製造出的產品,只適合大眾市場或低階區塊。

技術與品質改善後,大眾版的產品會吸引到新顧客,進一步刺激需求。早期便掌握自動化的企業,依循這樣的發展軌跡,自然成為大贏家,享受到產業成長的好處。山葉就是以這樣的模式迅速崛起,史坦威則一路走下坡;史坦威衰敗的主因是缺乏遠見,執著於工藝技術,無視於科技進展與自動化。

當長處變成絆腳石

史坦威仰賴相同的優勢太久了,留存在純手工藝與老經驗的師傅心中的知識,最終變得太具限制性。換句話說,「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變成「核心守舊」(core rigidities,又譯「核心僵化」、「核心僵固」),史坦威在面臨山葉帶來的策略威脅時,無力以合適的方式回應。

所有的競爭優勢都是一時的。隨著產業知識成熟,起初讓早期先進者成功的優勢,無法讓它們永遠穩坐龍頭寶座。但後進者一下子就能取得相同的知識,甚至學到更新、威力更強大的做法,打敗目前的市場龍頭。

《躍競思維》立體書封。(天下雜誌提供)
《躍競思維》立體書封。(天下雜誌提供)

*作者為俞昊,瑞士IMD洛桑管理學院創新樂高教授、AMP進階管理學程主持人。2015年獲選Poets&Quants「全球四十歲以下頂尖四十位商學院教授」,2018年名列Thinkers50雷達名單中「最可能型塑組織管理與領導未來」的三十位管理思想家。曾替Mars公司、快桅(Maersk)、戴姆勒(Daimler)、伊萊克斯(Electrolux)等頂尖企業提供客製化課程。本文選自作者著作《躍競思維》(天下雜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