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觀點:全球化與台美中關係,影響2020總統大選

2019-04-20 06:50

? 人氣

台灣、中國、美國三者的關係,將會如何影響明年的總統大選呢?(資料照,AP)

台灣、中國、美國三者的關係,將會如何影響明年的總統大選呢?(資料照,AP)

總統蔡英文針對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月2日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於3月11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提出反制指導綱領,內容包括增加國防預算及防止統戰滲透台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是《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立法40週年。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巴拉迪諾(RobertPalladino)於4月12日重申,美國基於「美中三公報」與TRA的一中政策不變。台灣是美國的重要夥伴、民主的成功故事與世界的良善力量。又,為慶祝TRA簽署以來的美台友誼和夥伴關係,美國在台協會(AIT)將在近期安排「AIT@40」活動;由前聯邦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率團來台,並慶祝AIT新館啟用。台美中關係會受「全球化」影響嗎?從歷史觀之,筆者分析如下:

一.萌芽期

1.冷戰戰略調整-1970年代,尼克森和季辛吉為解決越南問題,決定採「聯華制蘇」政策,將共產世界拆解成2大陣營,啟動全球化先聲。

2.新自由主義上場- 1980年代,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說服人們,除「新自由主義」外別無選擇。1981年就職的美國雷根總統,為因應財政收支不足,採取減稅、減利率、取消管制、引進民間資源的新自由主義;「稅收」占GDP的比率不斷下滑,慢慢地走入「金融資本主義」創造利潤,造成貧富差距、公共投資不足及民主功能失調。

3.科技由「厚、重、長、大」朝向「輕、薄、短、小」發展-先進國家莫不希望朝向「節能(石油危機)」、「節力(降低成本)」,同時剛萌芽的資訊業者也希望政府能以「減稅」來支持產業發展。

二.發展期

1.資金自由流動-1980年代起,「石油美金」是美國的國際政策,約有5,000億美元在全球到處肆掠?金融產品與新興市場(包括中國)是美國所尋求標的物。

2.生產全球化- 1991年底,蘇聯瓦解;一夕之間全球新增約17億的勞工,加上貨櫃標準化,形成外包、跨國企業內部貿易、產業鏈移動等因素;造成先進國家的產業「空洞化」,而後進國家產業卻是「工業化」。

3.經濟全球化-繼資金、生產、人員、制度等全面移動,美國希望藉由「量變產生質變」來改變中國。結果中國是變了,經濟成長了,但政治似乎是停滯局面?反觀,臺灣加入中國大陸的「生產鏈」外,也加入美國的「研發鏈」,結果後者產值就是不如前者,以致造成臺灣今天似乎有「進退維谷」的困境?

1988後的臺灣政經風貌?主要係由當時主政者的遠見(vision) 和國際政經趨勢所構成;本文分析如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