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觀點:全球化與台美中關係,影響2020總統大選

2019-04-20 06:50

? 人氣

台灣、中國、美國三者的關係,將會如何影響明年的總統大選呢?(資料照,AP)

台灣、中國、美國三者的關係,將會如何影響明年的總統大選呢?(資料照,AP)

總統蔡英文針對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月2日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於3月11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提出反制指導綱領,內容包括增加國防預算及防止統戰滲透台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是《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立法40週年。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巴拉迪諾(RobertPalladino)於4月12日重申,美國基於「美中三公報」與TRA的一中政策不變。台灣是美國的重要夥伴、民主的成功故事與世界的良善力量。又,為慶祝TRA簽署以來的美台友誼和夥伴關係,美國在台協會(AIT)將在近期安排「AIT@40」活動;由前聯邦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率團來台,並慶祝AIT新館啟用。台美中關係會受「全球化」影響嗎?從歷史觀之,筆者分析如下:

一.萌芽期

1.冷戰戰略調整-1970年代,尼克森和季辛吉為解決越南問題,決定採「聯華制蘇」政策,將共產世界拆解成2大陣營,啟動全球化先聲。

2.新自由主義上場- 1980年代,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說服人們,除「新自由主義」外別無選擇。1981年就職的美國雷根總統,為因應財政收支不足,採取減稅、減利率、取消管制、引進民間資源的新自由主義;「稅收」占GDP的比率不斷下滑,慢慢地走入「金融資本主義」創造利潤,造成貧富差距、公共投資不足及民主功能失調。

3.科技由「厚、重、長、大」朝向「輕、薄、短、小」發展-先進國家莫不希望朝向「節能(石油危機)」、「節力(降低成本)」,同時剛萌芽的資訊業者也希望政府能以「減稅」來支持產業發展。

二.發展期

1.資金自由流動-1980年代起,「石油美金」是美國的國際政策,約有5,000億美元在全球到處肆掠?金融產品與新興市場(包括中國)是美國所尋求標的物。

2.生產全球化- 1991年底,蘇聯瓦解;一夕之間全球新增約17億的勞工,加上貨櫃標準化,形成外包、跨國企業內部貿易、產業鏈移動等因素;造成先進國家的產業「空洞化」,而後進國家產業卻是「工業化」。

3.經濟全球化-繼資金、生產、人員、制度等全面移動,美國希望藉由「量變產生質變」來改變中國。結果中國是變了,經濟成長了,但政治似乎是停滯局面?反觀,臺灣加入中國大陸的「生產鏈」外,也加入美國的「研發鏈」,結果後者產值就是不如前者,以致造成臺灣今天似乎有「進退維谷」的困境?

1988後的臺灣政經風貌?主要係由當時主政者的遠見(vision) 和國際政經趨勢所構成;本文分析如下:

一.李登輝時代

1.政治:新國家的追求?當年國內主流/非主流似曾造成對峙,非主流派似乎忽視政權「本土化」的潮流而導致失敗。國際上,美國「單極」世界的形成,一時之間德國、新加坡模式風起雲湧,加上當時臺灣的經濟實力,前總統李登輝似乎信心滿滿想要推動「新國家」?然而,始料所未及,就是美國並「未」支持,致功敗垂成?

2.經濟:世界的電腦(computer)生產基地-由於美日經濟摩擦,整個電腦代工移至臺灣,形成外界所形容「矽屏障」,無奈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很快就移到中國大陸的「珠三角」及「長三角」。

二.陳水扁時代

20190312-前總統陳水扁在臉書「新勇哥物語」上傳《阿扁踹共》影片。(取自YonGe Chen臉書)
前總統陳水扁。(資料照,取自YonGe Chen臉書)

1.政治上:抗拒中國引力?隨著產業外移中國,中國大陸形成一股政治引力,前總統陳水扁遂提出「一邊一國」來抗拒。當時美國對中國本有一種「防禦」之心,無奈「911事件」又讓美中合作,臺灣即使想獨立,但客觀環境己改變了?

2.經濟上: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1990年代起,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浪潮下,已形成「製造」及「運籌」中心;而臺灣則成為中國大陸製造零元件的供應基地,彼此經濟「鏈結」,但目前兩岸在政治上,似乎是「斷鏈」的局面?

三.馬英九時代

1.政治:不統不獨,亦統亦獨?中國大陸在2009年後,國家整體力量又再提升,非但成為世界經濟引擎,政治影響力也不斷攀升。相形之下,臺灣的政治張力極為有限,「不統不獨·亦統亦獨」遂成有限選項?

2.台灣經濟:從「硬體到軟體」嚴重依中?台灣不僅於製造業上,和中國串結成產業鏈,即使臺灣內部的消費業及觀光業也依賴中國大陸的觀光客。致中國的經濟形成対臺灣的一股壓力,終於導致「太陽花運動」,終結馬政府。

四.蔡英文時代

《台灣關係法》40周年,2019年4月15日,蔡英文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萊恩(Paul Ryan)率領的代表團(總統府)
《台灣關係法》40周年,2019年4月15日,蔡英文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萊恩(Paul Ryan)率領的代表團。(資料照,總統府)

1.政治:從維持現狀到臺灣獨立?蔡英文總統旣得利於反中,當然不可能傾中;更重要的是美中矛盾開始發酵,在美國有意無意,加上中國「時強時弱」的威脅下,難道不是朝向臺灣獨立嗎? 蔡英文總統4月12日與美國副助理國務卿的米德偉(David Meale)見面時表示,捍衛中華民國台灣主權是「現在進行式」,不必等到2020!

2.經濟:依中反中→開發內需市場-全球經濟不斷萎縮下,台灣經濟想要依賴美中並不意外,終於選擇以「綠能」作為基建,卻不能有效創造就業機會,導致民進黨於2018地方大選大敗,又面臨新一輪的政策挑戰?!

臺灣政壇為何會出現「網紅現象」?所謂「網紅現象」係指在一片同質性中創造「差異性」來爭取市場支持;現在的臺灣政壇也是如此。目前可能參選2020總統的政治網紅有:

1.高雄市長韓國瑜-他的政治意涵口語化,除了競選高雄市長時的「貨出去·人進來」外;4月12日在哈佛大學閉門演講,提出「國防靠美國、科技靠日本、市場靠大陸、努力靠自己」之20字口號。有些鄉民琅琅上口,儘管未必深刻,但頗為網民所好。

2.台北市長柯文哲-顯現「庶民思維」行動化,拜網路科技發展,將柯P的語言與行動結合傳播,成為臺灣第1位靠網路致勝的政治人物。他曾主張「兩岸一家親」,至今尚未宣布是否參選2020?針對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指出,柯P會在6月宣布參選總統,柯笑稱:「他大概是被託夢」!

3.民進黨(DPP)的候選人-係以口才致勝,可是蔡賴都是理念型,如何在網路時代被討喜呢?沒有花招則傳播不遠。總統蔡英文在3月21日展開8天的「海洋民主之旅」,行前與知名網紅志祺及魚乾合拍影片,是「史上第一組開箱總統行李的YouTuber」!又,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也在4月13日喊話,希望蔡總統呼籲網軍「停止」攻擊抹黑?

4.國民黨(KMT)的候選人-雖條件歷練皆還不錯?但其「中規中矩」在網路如何才能「出奇致勝」?根據旺旺中時媒體集團4月14日民調顯示,民眾對韓國瑜、朱立倫(前新北市長)、王金平(前立法院長)及周錫瑋(前台北縣長)等人選的支持度,韓獲34.6%,而朱、王分別有16.4%、16.1%支持度,加起來仍不及韓。

2020大選幾個假設?筆者大膽猜測:

1.第1個假設:DPP採「蔡賴配」?而KMT為「韓?配」?

2.第2個假設:對外如何維持對美與對中之關係,蔡英文得到美國支持,但似為中國拒絕?而韓國瑜得到中國支持,但美國呢?

3.第3個假設:對內如何維持中產階級,蔡英文著力於支持中小企業?

如何爭取軍公教選票?而韓國瑜似乎較支持軍公教,但還有中小企業?

鴻海集團郭台銘董事長於4月13日在臉書表示,中華民國的未來:「國防靠和平,市場靠競爭,技術靠研發,命運靠自己」。筆者頗為贊同,您看呢?

*作者為雲林科技大學營建系及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