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用塑膠子彈打我們的時候真的很痛」外籍漁工為台灣送上的「血汗海鮮」

2016-05-11 18:53

? 人氣

Seafood from Slaves(血汗海鮮)中,《美聯社》記者追蹤紀錄這些奴工捕蝦、在工廠裡將蝦加工至成品,出現在美國民眾餐桌上的過程。(資料照,美聯社)

Seafood from Slaves(血汗海鮮)中,《美聯社》記者追蹤紀錄這些奴工捕蝦、在工廠裡將蝦加工至成品,出現在美國民眾餐桌上的過程。(資料照,美聯社)

月前「普立茲」公布得獎名單,由《美聯社》4名女記者追蹤報導位於東南亞漁民慘遭剝削和奴役的慘況,訴諸世界,「美食當前的背後,究竟是多少人犧牲性命換來的。」事實上,像Seafood from Slaves(血汗海鮮)這個案例,也早已出現在台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綠色和平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台灣製造─失控的遠洋漁業」中指出,去年10月,歐盟對台灣非法遠洋漁業發出黃牌警告,啟動政府有關遠洋漁業三法的立法工程。原因包含諸多面向,除了漁船非法捕撈、濫殺鯊魚取鯺等問題外,還有外籍漁工勞權、海上謀殺等問題。

調查報告中以訪談漁工、3個案研究分析,與違反鯊魚鰭不離身規定的田野調查為基礎,探討台灣目前漁業管理的普遍問題。

外籍漁工遭受暴力 常被毆打開槍

綠色和平調查訪談過程中,表示許多漁工都曾抱怨海上的肢體暴力行為,輕則拍打後腦或胸部、重則用武器痛毆甚至開槍。根據訪談樣本,船長或輪機長(通常是台灣人)往往是施加暴力的人,大多數受害者都是外籍漁工。

印尼籍、37歲的CK說:「我曾遭受暴力對待,我想那是因為語言問題和彼此的誤解。船長以前會毆打我,拿東西砸我。這個船長攜帶一把空氣槍作為武器,他用塑膠子彈打我們的時候真的很痛。當我的同事和我犯錯時,船長會拿空氣槍打我們的臉和身體。當我們向仲介反映這樣的憂慮時,仲介卻站在船長那一邊。我們也向警察表達我們的憂心,但是卻沒有下文。這個情況持續了兩個月。」

「越南漁工犯了錯,船長把他的手腳打斷才停下來」

同樣也是印尼籍、35歲的BS表示:「在那艘船上工作真的很可怕。我們犯一點小錯或稍微遲到的時候,他們就會毆打我們,毆打全部的人。我們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他們會拉扯並毆打我們,用腳踏車氣筒把我們的頭打到流血。船長會攜帶大量的傢伙來打人。有一位越南漁工在吃飯時犯了錯,船長就打他,把他的手腳打斷才停下來,連他的頭也打破了。我很樂於工作,我們都必須工作,快快樂樂地善盡職責。但是如果你上面的人毆打你,不把你當人看,把你當畜牲對待呢?我們每天早上5:30就要起床工作,在捕漁工作區工作到下午2:30,然後小睡2到3小時,再起來輪下一班。第二次出航時換了船長,工作就更辛苦了。我們完全沒有假日,即使態度順從還是動輒得咎,他還是用力毆打我,有時候我保持沉默,畢竟我還是要賺錢餬口,養活自己和遠方的家人。為那個船長工作期間,我們連一天都沒休息,不管有沒有魚,我們都在工作,一點休息時間都沒有。即使漁船已經靠近港口,我們還是在工作,這就是我們在海上那5個月的情況。」

綠色和平調查訪中,受訪漁工大多數非台灣人,這些漁民們發出沉重的控訴。美國國務院在《2014年人口販運報告》中,間接提及問題的規模,並引用一項說法,可能有高達16萬名外籍勞工在全球各地的台灣漁船工作。2015年的人口販運報告報告進一步指出外籍勞工可能被索取「過份高昂的仲介費,導致他們債台高築,仲介或雇主進而利用這點當作強迫的手段。」此外,外籍勞工可能也曾遭到非法販運,被送往台灣漁船工作。

綠色和平報告中舉以鴻佑212號、春億217號案例,表示從中問題的規模、可能引發的重要影響,可見台灣司法單位顯然怠惰無為,不願解決問題的態度。

綠色和平調查指出,IUU非法漁撈和侵犯人權事件背後的驅動力,顯然與社會政治和經濟大有關係。政府的規範及控管不足,加上漁撈能力過強引發的成本壓力,都會間接鼓勵並促使某些漁業公司挺而走險、剝削勞工並破壞台灣漁業之國際形象。如果無法充分追蹤海鮮從捕撈到上桌期間是否合乎法規,且無法恰當地詳細標示最終產品,消費者幾乎沒有機會避免食用來源不當的海鮮。

「血汗海鮮」 帶出矮小晦澀牢籠中 奴工們的無助

《US Supply Chain Tainted by Slave-Caught Fish》以東南亞漁民們的故事,從被迫來到位於印尼東部數座偏遠島嶼班吉那(Benjina)作為外籍漁工當開端,記錄著這些紛紛來自緬甸、柬埔寨、寮國和泰國的人們,因為受到誘騙而成為奴工,自由被剝奪,有些奴工甚至在工作中因不堪重負而失去性命,「未名」的他們,被埋在了深山裡的某處。

影片中,《美聯社》記者追蹤了這些奴工捕蝦、在工廠裡將蝦加工至成品,出現在美國民眾餐桌上的過程。看著這些奴工們的辛酸無助,令人不禁要問,這些美食背後帶來的省思究竟是甚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