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已是個屈從少數治國的反民主社會!

2016-05-04 06:40

? 人氣

台灣許多問題,未來只能寄希望於蔡英文與林全能夠板蕩回正。(顏麟宇攝)

台灣許多問題,未來只能寄希望於蔡英文與林全能夠板蕩回正。(顏麟宇攝)

民意代表霸凌行政官員,以及經常性鼓動渲染激越社會民粹與義和團式誇張行動的「超級民意代表」肆虐,已使得整個臺灣淪落,變成為一個「屈從少數治國」及嚴重「少數統治多數」的顛倒扭曲變型社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升對新政權的新期待

而從原本祇是「治國屈從少數」劣化到實質「少數統治多數」的社會變質,也正是過去這三十年一個世代,直讓臺灣由奇蹟式「榮旺經濟」驟然逆轉,頹退成為今天「悶衰經濟」的根本原因。

正因為如此,以致今天大有萬千高瞻遠識的道地臺灣人,無一不殷殷切盼520即將正式掌政的英全團隊,千萬別讓已然過去的這段臺灣社會劣化變質、步步邁向敗亡之路的惡行情勢,繼續誤蹈下去,繼續展布延伸到下一個三十年新世代,否則必致臺灣更加遭到國際社會邊緣化,甚至根本被排擠銷除。

然則,究竟應該如何乃得以真正有效地讓臺灣能夠快速翻轉重生,卻是一項世紀超級大工程的艱難挑戰;以致識者皆有強烈的危機壓力,惟恐英全新執政集團,無以勝任;倘然如此,則未來四年乃至八年的臺灣,苦難日子勢必逼人而至。

張景森對「幹!真可憐」嗆諷文的屈從道歉

就在520新政府正式履任掌政前夕的2016年4月25日,準大政務委員張景森在他的臉書post文嗆諷「史上最Kuso的一場社會運動」,很有專業理性的正確,也很純忱務實求真求是地批判了:「疑似被建商及政府迫害的王家,原來祇是有56.06坪的房子,現在分配到的房子有五戶,總共175.02坪,價值上億。」「幹!真可憐。我是說那些去王家半燭光晚會,為正義哭得死去活來的文藝青年。」

此文既出,立即遭來「網友」、各種「團社」及民進黨人的圍剿與撻伐,張景森更在高層壓力下,很委屈地在隔天發了近三千言的「悔悟道歉」文字化解。

張景森酸文事件本身,無非正是爾來臺灣社會質變的一次經典縮影;恰恰如真地映現了過去兩個十年世代,臺灣社會已然就在這種類型高調強勢的盟團網社之屬的「特殊民意代表」,硬生生地將臺灣社會的基本治國型態,從一個典型的現代化「常態管理」國家,予以淪陷成為「祇剩下例外管理治國」社會的衰敗景況。

行政院淪落為「立法院行政局」

這種現象與問題,應該是源自於近三十年前李登輝政權的治國型態,但其沉淪劣化,尤以最近八年的仇中反馬熱點時期為烈。

由於李登輝「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執意訓令,使整個國家政府機器運作,立時換軌採行「傾聽民意,貼近民心,感受百姓脈搏體溫」的國家行政決策方式,而其所謂的「民意至上論」,也就在不旋踵之後,遽爾被黑金政商架構推擠扭曲,而快速偏頗流變成為「民意代表至上說」,馴至不出數年時間,在中華民國政府組織體制內,「國會議員(立法委員)」的身份角色,竟然就這麼立地頓成,可以指揮、使喚、扭變行政執行,甚至足以嚴重干預或改惡行政決策的方式及結果的「太上行政官員」,在很短時間內,就讓行政院淪落成為可以被立法委員(即使是單一但能夠強悍的委員)所予取予求的「立法院行政局」三級機關,所有行政官員都一次性全面罹患了超級嚴重的「民意代表恐懼症」;而立法院,竟也就如此實質地凌駕了,甚至於全面取代了行政院,實質統治了臺灣社會的營運作息,時間已然長達四分之一世紀之久,允為現代民主政治社會怪譚。

少數團社盟線幹部及鄉民都成了「超級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恐懼症」的異形化氾濫,則是始自於2008年馬英九總統掌政之後,在臺灣社會遽爾大量冒出來的新形態「超級民意代表機構」,並無真正「民意代表」之名之實,但卻無端擁有了超乎真正「民意代表」之悍兇之力狠,主要可以大別為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名目多元龐雜又五花八門的團、社、群、盟、組、會、陣線等「非結構性」亦「非組織化」的「社團」或「社群」,祇要再銜頭、報頭抓住麥克風與攝影機鏡頭,就可以扮演起「超級國會議員」的功能角色,也一樣足以指揮、使喚、扭變行政機關的行政執行,也一樣足以改惡行政決策方式及結果。

第二種類型是,2000年後拜互聯網、智慧聯網之賜,崛興於不夠成熟臺灣這個「超民主政治社會」中的「威風網民」,同樣名目多元龐雜又五花八門地,集結於虛擬的團、社、群、盟、組、會、陣線之「名目社群」當中,利用現代聯網科技的代碼符誌,予以不斷續地重組改編、複製衍生,單憑一己的個別個體網民,就足可以像孫悟空七十二變的耗用不盡體毛一樣,一化數十、十化百千,單聲變複聲,變眾聲喧嘩萬聲破竹,也一樣在官員屈從於「民意至上」「百姓頭家最大」的軟骨頭「民意代表恐懼症」之下,使得極大部分政府機關的行政執行,也因此而公然「屈從」,竟然接受其指揮、其使喚,乃至其扭變,則原本高度正當性的決策方式及結果,當然,也就因此而紛紛被改惡了。

「民意代表恐懼症」之禍害

這樣子的盲點,已然肇致整個臺灣民主政治社會的完全被顛覆,至少現代自由民主政治社會的「多數為決」「少數服從多數」基礎法則,根本被破壞被踐踏了。

對於今天肆虐整個國家社會「民意恐懼症」,造成至少在中央政府行政當局,一骨腦祇在意、或祇顧慮到,數十人或數百人「社會例外」的言論、立場與主張,卻反而根本罔顧了,甚至完全否定了,整體「社會例常」的85%或98%沉默穩健大多數之認同支持與主張,致使今天整個臺灣已然變成為一個,世界上除了獨裁專制國家以外所鮮見的「專以例外管理治國」的「例外社會」。

事實上,今天社會所見的「網軍」「無業專職網民」「特定社群鄉民」,以及團、社、盟、組、會、陣線等「虛擬團體」,其全體核心成員人數極為少數,幾乎都是基於「一時性」「單一議題性」「祇有即時激情感性而無長遠宏觀理性」的「例外人」組成的「例外組織」既無定制機構組織、系統層次架構的「一人團、社」或「一人陣線」,其屬性類型、系統化組織架構,所應有「代表性」與「代表權」,根本無法跟早已在臺灣社會存在多年,並且早已信實令譽蜚聲國內外社會,甚至在國際專業社會著有卓越績效表現與地位的社團、公協會及學術團體相比擬。

否棄了真正有「代表性」的社團、公協會及專業團體

但祇是因為,過去大專院校新聞傳播教育所系長期灌輸給媒體人的基本新聞理則幾乎都釘死在:「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平衡報導原則」(1與1相等的平衡才對,但現在卻是1%與99%也強予平衡,就大錯了)的理論基線,竟已被化為今天臺灣社會媒體運作的根本處事法則,因而極力擴大「代表性」與「代表權」的「超級民意代表」的比重份量,反而全然忽略、漠視甚至於根本否定了真正具有十足「代表性」與「代表權」的社團、公協會及專業學術團體的言論、立場與主張。

「治國屈從少數」的經濟劣壞效應

過去25年來,我們隨手輒得就可以顯見的,最經典名世著例是:

-反拜爾彰濱設廠案的「地方環保團體」抗爭否決,徹底斷送了此後外人外資猶然敢來臺灣試探大型先進投資的念頭;

-反文林苑王家舊宅都更案的「文藝青年」,為典型釘子戶「守護家園」爭特權優利,重挫了政府「公辦都更」再生新城市的利國福民政策,使全國都更行動完全停擺;

-幾十人主張廢死,而不計85%反對廢死之普遍性民怨憤怒,竟致使司法機關因此「不判死」,也敢於公然違法地「不執行死刑」,動搖社會對生存正義及安全秩序的信心。

-反國光石化近一兆元重大產業投資,祇為了保護兩三條脫群散游在彰濱沿海地段的中華白海豚,而予以否決並驅逐外遷到東南亞國家,成為強制抑止全面製造業繼續在臺灣永續投資營運的未來性與可能性,一方面造成國家經濟的「中間空洞化危機」,另一方面也肇致臺灣產業經濟全球競爭力的急遽衰落。

-反核廢核決策,祇尊重少數非專業人士的臆測推斷,而不顧專業專家/學術定制團體的認知與實證主張,摧折了臺灣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成長的永續價值。

「弱勢至上論」扼殺了臺灣吸引力與競爭力

其他一般性社會資本及經濟活力動能之發展,也因為另類的「治國屈從少數」,而嚴重破局破功。

2000年以來,臺灣經濟社會活力實力的日以銷蝕斲喪,可謂是「弱勢至上論」的後座力效應使然。

今天在臺灣社會興革進退發展政策措施的擬議與執行,幾乎無一不受制於虛無空泛的「弱勢優先論」,為了在臺灣經濟社會結構中,「短尾一端」的極少數,竟可以完全拖拉住了「多數優勢競爭力」的向前衝刺力量,像消滅建中北一女菁英高中的處置模式一樣,為了等待或勉強拉起少數「吊車尾弱勢」,強拉勒停社會上絕大多數的強勢、優勢與菁英,一起陪葬等待,徹底殺死了臺灣長期既有累積的國家經濟吸引力與對外競爭力;同樣地,也寧可為了少數人的「慢活」需求,而否定了,也根本拖累了大多數人的「快活」願景。

寄希望蔡英文能夠板蕩回正

即將在520正式繼掌國政的蔡英文,正是全世界自由民主社會第一個創導「多數暴力說」悖論者,當年為了打馬反中不惜強力破毀自由民主政治社會基準法則,把臺灣社會完全撕裂挫折,把政府組織能力與威勢打衰、打弱、打趴,成為祇能夠「屈從少數治國」機制,並且使臺灣劣化,成為實質「少數統治多數」的社會。

當然整個臺灣已都油然勃起「解鈴還得繫鈴人」的高升期待,寄希望於新組成的英全執政團隊,也可以快速髮夾彎式地「否棄過去根本錯誤的詐騙伎倆」,板蕩回正,讓臺灣社會回復到正常正經正直正確的「現代民主政治國家」道路上,則庶幾或有可能在最近未來,再造臺灣經濟重新復甦奮起的新生機與新機遇。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