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大戰並未像預見那樣消弭。雙方都在用各自的辦法努力來解決稀土需求與供給間的矛盾。美國政府近日將投資稀土生產並逐步減少對外進口的依賴。同時,中國兩大稀土巨頭包鋼集團和北方稀土宣布上調每噸價格至248元人民幣,環比上漲約1.5%。
北方稀土始建於1961年,是包鋼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中國稀土工業的起源。
包鋼股份是中國重要的稀土鋼產品生產基地,其前身是包鋼集團,成立於1954年。
根據中國兩大稀土巨頭公司之一的「北方稀土」稱,公司與關聯方包鋼股份約定,自2023年4月1日起,在稀土精礦定價公式不變的情況下,每季度首月上旬,公司經理層根據稀土精礦定價公式計算、調整稀土精礦價格,重新簽訂稀土精礦供應合同或補充協議。
北方稀土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以來,受上遊原料供應收緊及下遊消費刺激等政策影響,稀土市場整體活躍度好於上年同期,這對公司一季度的業績起到支撐作用。
中國幾乎包攬了全球70%的稀土礦開採量和90%的稀土精煉產能,因此得到的豐厚利潤卻對經濟環境的改善微乎其微。
稀土是17種礦物元素的總稱,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根據分類,可分為輕稀土和中重稀土兩大類。輕稀土儲量較豐富且分布廣泛,而中重稀土更為稀罕且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中國。
從近日關於中國稀土生產的報導中可以看出,由於中國無限制的擴大稀土生產其導致的環境問題與人權問題日漸成為西方國家關注的焦點。而在這場交易中,最大的賣家來源美國,盡管美國的賣家想盡任何辦法從第三國那里繞開中國的制裁,但是中國方面依舊採取著最為嚴格的限制措施。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中國政府持股的盛和資源一直是MP材料公司的主要股東之一。盛和資源也曾是加州礦場的唯一客戶——這意味著該礦場的稀土一直被送往中國進行精煉。而稀土開採商「MP材料」(MP Materials)公司已與美國國防部達成協議,目的是減少美國對稀土進口的依賴。
對MP材料來說,開採的稀土資源過去有一半送往中國進行精煉,因其自身的精煉廠只能處理約一半礦產產量。
在中美關系跌宕起伏之際,外界擔心中國會通過控制稀土價格來改變全球市場,不過這樣的局面在今年4月時已經顯現。
中國國投證券發布行業研報認為,預計2025年中國稀土整體配額同比增速放緩。在需求端,如新能源車、風電、家電等需求持續高增,預計短期人形機器人迎來量產,正迅速成為高性能釹鐵硼的重要應用領域,目前頭部磁材企業已開始供應訂單。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突襲制裁台灣八大軍工企業,北京下一步是稀土斷供?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