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她們多工作又要多生娃,中國女性如何擺脫兩難困境?還是面臨更的壓力和歧視?

2019-03-10 14:00

? 人氣

「人權觀察」去年曾發表報告,指出中國招聘廣告中充斥著性別歧視。報告說,2018年,中國國家機關公務員廣告中,幾乎每五則中就有一則限招男性,或者「男性優先」。報告還統計了2013年至2018年中國各大招聘網站、企業官網和社交媒體上張貼的36000招聘廣告,發現其中有許多要求女性求職者要符合與工作無關的生理特徵,例如身高、體重、聲音、容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在招聘環節中將女性婚育情況作為錄用標準,不招「大齡單身」、「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女性的行為甚至成為了用工單位的普遍做法。

Li Yan(音譯)在醫院等著生她的第二個孩子,她的大女兒將頭放在其肚子上。
李燕(音譯)在醫院等著生她的第二個孩子,她的大女兒將頭放在其肚子上。

鼓勵女性生育的文化與政策進一步將女性趕出職場?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勞動力市場當中的性別歧視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國女權活動人士梁小門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在文化上存在著嚴重的性別刻板印象,而中國政府更是助推了這種「對婦女發展不友好的文化」。

她說:「 從家庭、社會、政府、媒體,各個方面都會把男性和女性劃定為特定的刻板印象,比如哪些職位比較適合男性,哪些比較適合女性。另外我感覺中國政府現在非常急切地想要宣傳家庭文化、儒家文化,希望婦女能夠在建設社會上承擔責任,也希望她們能夠回歸家庭,該生孩子的生孩子。還有就是在文化上打壓和歧視單身的女性,這些都造成一種對婦女發展不友好的文化。」

分析人士普遍觀察到,由於中國出生率的持續下降和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長期執行強制性一胎化政策的中國政府調轉方向,正從政策和文化等多方面鼓勵女性婚育。而在配套政策不完善的情況下,由於女性要在生育和照顧孩子等問題上承擔更大的責任,她們在僱主的眼裡就意味著更高的用工成本和風險。在市場化的選擇下,僱主在所難免地更傾向於選擇男性或已婚已育的女性。

「女權無疆界」的主席瑞潔認為,中國為了提升生育率而出台的「二胎政策」增加了女性在招聘市場上面對的歧視,讓女性更難獲得工作機會,而九部委新推出的反歧視舉措也並不能緩解這一矛盾。

她說:「因為在二胎政策下,僱主擔心女性不僅僅要休一個產假,而是可能要休兩個產假。雖然禁止僱主問女性是否結婚是否生育是好的,但是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來說,僱主可以看著她,心想,除非她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否則她可能還是計畫要生孩子的,並會因此而不僱傭她。」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目前面臨著既要提高女性勞動參與率又要提升生育率的兩難,這需要政府出台更為積極完善的政策,並承擔更大的責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