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她們多工作又要多生娃,中國女性如何擺脫兩難困境?還是面臨更的壓力和歧視?

2019-03-10 14:00

? 人氣

一名中國婦女帶著小孩在春運時期的火車站等待上車 (VOA)

一名中國婦女帶著小孩在春運時期的火車站等待上車 (VOA)

日前,中國九部委聯合發文,禁止招聘過程中的性別歧視。分析人士表示,此舉可被視為積極的一步,但考慮到中國勞動力市場性別歧視的根源及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新規的效用令人擔憂。目前,中國政府一方面試圖提高女性勞動參與率,同時還在鼓勵提高生育率,在缺乏配套的政策和法規的情況下,中國女性或面臨著雙重壓力和更多的歧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令人意外的《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委2月21日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類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擬定招聘計畫、發佈招聘信息、招用人員過程中,不得限定性別或性別優先,不得以性別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拒絕錄用婦女,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不得將妊娠測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不得差別化地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如用人單位發佈含有性別歧視內容的招聘信息,最高可處以5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總部在紐約的人權組織「人權觀察」中國項目研究員王亞秋對美國之音表示,北京此舉是一個進步的舉措,「令人有點意外」。

她說:「我覺得這是一個進步的舉措,其實我還覺得有點驚訝,因為中國的生育率在下降,有一些跡象表明中國政府希望讓女性重新回歸家庭,因為這樣可以提高生育率,所以九部委提出的這個舉措是件正面的事情,也是讓我有點意外的。」

談及中國政府為何會在此時頒布這些舉措,王亞秋說:「我覺得一個是現在年輕人口勞動參與率在下降,所以中國政府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勞動力市場中去。而且我覺得有很多女權主義者,雖然中國政府不會跟他們直接對話,但是他們在網上做了很多倡導活動,我覺得可能也讓政府看到了,間接地施加了一種壓力。」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對九部委頒布的反就業性別歧視舉措的效用表達了質疑。美國「女權無疆界」主席瑞潔(Reggie Littlejohn)對美國之音說:「我覺得這是向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這並不能解決問題。」

在北京某寫字樓裡走路低頭看手機的中國女性
在北京某寫字樓裡走路低頭看手機的中國女性

充斥性別歧視的中國勞動力市場

自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改革以來,中國女性的勞動力市場參與率持續下降。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90年中國女性的勞動力市場參與率為73%,而2018年該比例下降至61%左右。

在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性別差別報告》中,中國在149個國家中位列103。根據招聘網站「Boss直聘」的調查統計,中國女性在職場當中的收入比男性低五分之一,而且這一差距正在迅速擴大。

「人權觀察」去年曾發表報告,指出中國招聘廣告中充斥著性別歧視。報告說,2018年,中國國家機關公務員廣告中,幾乎每五則中就有一則限招男性,或者「男性優先」。報告還統計了2013年至2018年中國各大招聘網站、企業官網和社交媒體上張貼的36000招聘廣告,發現其中有許多要求女性求職者要符合與工作無關的生理特徵,例如身高、體重、聲音、容貌。

而在招聘環節中將女性婚育情況作為錄用標準,不招「大齡單身」、「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女性的行為甚至成為了用工單位的普遍做法。

Li Yan(音譯)在醫院等著生她的第二個孩子,她的大女兒將頭放在其肚子上。
李燕(音譯)在醫院等著生她的第二個孩子,她的大女兒將頭放在其肚子上。

鼓勵女性生育的文化與政策進一步將女性趕出職場?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勞動力市場當中的性別歧視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國女權活動人士梁小門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在文化上存在著嚴重的性別刻板印象,而中國政府更是助推了這種「對婦女發展不友好的文化」。

她說:「 從家庭、社會、政府、媒體,各個方面都會把男性和女性劃定為特定的刻板印象,比如哪些職位比較適合男性,哪些比較適合女性。另外我感覺中國政府現在非常急切地想要宣傳家庭文化、儒家文化,希望婦女能夠在建設社會上承擔責任,也希望她們能夠回歸家庭,該生孩子的生孩子。還有就是在文化上打壓和歧視單身的女性,這些都造成一種對婦女發展不友好的文化。」

分析人士普遍觀察到,由於中國出生率的持續下降和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長期執行強制性一胎化政策的中國政府調轉方向,正從政策和文化等多方面鼓勵女性婚育。而在配套政策不完善的情況下,由於女性要在生育和照顧孩子等問題上承擔更大的責任,她們在僱主的眼裡就意味著更高的用工成本和風險。在市場化的選擇下,僱主在所難免地更傾向於選擇男性或已婚已育的女性。

「女權無疆界」的主席瑞潔認為,中國為了提升生育率而出台的「二胎政策」增加了女性在招聘市場上面對的歧視,讓女性更難獲得工作機會,而九部委新推出的反歧視舉措也並不能緩解這一矛盾。

她說:「因為在二胎政策下,僱主擔心女性不僅僅要休一個產假,而是可能要休兩個產假。雖然禁止僱主問女性是否結婚是否生育是好的,但是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來說,僱主可以看著她,心想,除非她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否則她可能還是計畫要生孩子的,並會因此而不僱傭她。」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目前面臨著既要提高女性勞動參與率又要提升生育率的兩難,這需要政府出台更為積極完善的政策,並承擔更大的責任。

瑞潔說:「我覺得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給予男人一樣的產假,因為這樣不管是僱傭男性還是女性你都要付出某種形式的產假。另一個會對女性有很大幫助的是,由政府提供兒童看顧,這樣如果一位女性真的有孩子了,她還可以回來繼續工作,因為她知道她的孩子能得到很好的照顧。我認為這兩種方式能夠幫助這個狀況。」

提升政策執行力是關鍵

除了政策本身,分析人士還對九部委此次頒布的新規的執行前景表示了擔憂。

女權活動人士梁小門說:「它具有積極的作用。當然它的實施情況夠不夠完善,我們拭目以待吧。我覺得比較擔心的是,就像09年我們頒布了《就業促進法》,還有05年的時候《婦女權益保障法》裡面都規定了用工單位不得歧視婦女,但是直到2012年才有第一個基於就業性別歧視的案子,直到2014年法官才第一次在判決書裡正式說用工單位這種招男不招女是歧視性的行為。所以是挺擔心它的執行情況。而且中國政府現在對NGO(非政府組織)打壓這麼嚴重,如果公民社會想要對這個《通知》的執行情況進行督促,也會是個難題。」

「人權觀察」的王亞秋也認為, 要想解決就業市場性別歧視的問題,除了加強政策法規本身,還需要加強執法力度。

她說:「我覺得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雖然中國有法律說不準在勞動力市場上歧視女性,但其實沒有很具體的規定。到底什麼是歧視女性都沒有一個很具體的規定,所以你很難用法律武器去保護自己。這和美國是很不一樣的。在美國,如果你發一個廣告說不招女性,後果會比在中國嚴重很多。第二個,中國政府雖然有一些規定說不能歧視女性,但是強制執行力是很差的,這種(歧視性)廣告都是滿天飛的,但是很少很少會有案例政府會去執行它的規定,比如罰款之類的。但是在美國,執法的力度會強很多。我覺得政府要加強執法力度,另一個,如果企業發佈了歧視性的招聘啟事等,對其的處罰力度要加強,讓歧視的受害者更有動力去告那些公司。」

此外,分析人士還指出,反歧視、男女平權不能只靠政府高層宣佈政策,還需要公民社會的參與,中國政府應該停止騷擾和打壓促進男女平等的女權活動人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