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民進黨「身份政治」走到盡頭

2016-04-22 06:50

? 人氣

況且,我們還應特別注意一個「國際現象」﹕不受中共「主權」管轄的臺獨,幾十年來在世界上從未得到過像處在中共「主權」控制陰影下的「藏獨」那樣廣泛的國際支持,可說兩者相差甚遠。崇尚自由民主的國際輿論支持「藏獨」卻不支持「臺獨」,此非更強化「兩岸統一」的道德正義?「國際輿論」冷待臺獨,信奉實力的中共強力打壓臺獨(和臺灣),國、民兩黨都向此現實低頭,Anderson的「共同體想像」再美妙,不是民進黨救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獨命運三層次

民進黨的「獨立建國」戰略目標博弈有三個層次﹕島內、兩岸、國際。民進黨在這三層次的遭遇是﹕只贏了「島內」,一到「兩岸」就碰壁,最糟的是在「國際」層面。

2016年總統府前元旦升旗典禮,台獨人士持民進黨旗至現場高呼台灣獨立。(顏麟宇攝)
2016年總統府前元旦升旗典禮,台獨人士持民進黨旗至現場高呼台灣獨立。(顏麟宇攝)

 

民進黨搞「族群╱身份政治」和族群動員,有其雙重目標。戰略目標是(「臺灣國」的)國家利益﹕壓制和排斥「外省人╱中國人」,以實現其「獨立建國」理想;戰術目標是黨派利益﹕動員占臺灣人口壓倒多數的「本省人」(70%閩南人+15%客家人),在「數人頭」的民主政治中,靠多數人口戰勝其對手「外省黨」國民黨。

這兩個目標實現得如何?毋庸質疑,在島內,戰術目標非常成功。「族群╱身份政治」只講「身份」,不講「價值是非」,「大親滅義」,使得民進黨陣營長期一直是「鐵板一塊、穩固增長」,終於從1980年代的絕對少數壯大成現在的臺灣「主流民意」,國民黨潰敗得幾乎不成軍。

戰略目標呢?「獨立建國」成功無望,接近失敗,阻力就來自「兩岸間」。反諷的是,導致民進黨「戰略失利」的因素,正是幫助他贏得「戰術成功」的同一邏輯。

民進黨靠族群政治╱族群動員以「人口實力」戰勝國民黨,對岸也以相同邏輯,用「XX實力」壓制住民進黨阻其邁向戰略目標。這個「XX實力」,首先是同樣的「人口實力」── 中共「族群動員」的「人口實力」,是民進黨在島內的至少50倍以上。此外還有「軍事實力」、「政治實力」、「經濟實力」、「外交實力」……

如果說,在「兩岸」間,中共的打壓還有激起民進黨陣營「悲情」,起到「同仇敵愾」效應的話,到了「國際」層面,崇尚「自由民主」的國際輿論對臺獨一貫冷漠,大概只能使民進黨支持者「心灰意懶」,如果他們能正視的話。

國際社會為何冷待臺獨

國際社會為什麼不支持臺獨?這是一個饒有意義的話題。筆者認為,從當代國際政治的現實來看,一個「獨立」要得到國際支持,得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遭到殘酷迫害鎮壓,第二是異文異種。在當代,世界上出現過多起民族獨立運動,但真正得到國際支持並最終獨立成功的,只有三例﹕科索沃、東帝汶、南蘇丹,這三起成功的獨立都具備上述兩個條件﹕被迫害鎮壓、異文異種。

其他的獨立,比較有規模的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獨立、英國的蘇格蘭獨立、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獨立等,由於並不伴隨迫害與鎮壓,即便異文異種,也都未得到國際輿論支持。

蘇格蘭獨立公投雙方宣傳(美聯社)
蘇格蘭獨立公投雙方宣傳(美聯社)

在民主國家,按「住民自決」原則,只要在自己境內公投成功,就能獨立,毋需國際介入。如果不成功,那也是民意支持不夠,而非對手的鎮壓,魁北克獨立和蘇格蘭獨立都是如此,國際支持不支持意義不大,無所謂。

如果遭到對手迫害鎮壓,單憑一己之力不足以成功獨立以便從此擺脫迫害鎮壓的對手,國際輿論的支持甚至某種程度的實力介入就變得至關重要,科索沃、東帝汶和南蘇丹的獨立即是如此。

臺獨的對手中共是專制政權,「住民公投自決」的遊戲規則完全行不通。臺獨亟需國際支持,但國際就是不支持,最主要原因,就是臺獨並不具備兩個條件﹕被迫害鎮壓、異文異種。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但主要是這兩個。我們只需理解一點﹕國際社會的冷漠,就是放手把臺獨交給中共處理,這對臺獨是最嚴酷現實。

民進黨的臺獨「身份政治」,已經走到盡頭。

*作者為依親定居台北之大陸人士,曾移民北美十數年。(系列7~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