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鉅觀點:由謊言堆砌出的能源政策正在搶我們的錢!

2019-03-07 06:50

? 人氣

作者認為2025年再生能源達到622億度,更是「遙不可及」與「不切實際」,若要達成需要人民付出更多的電費,「我認為那等同是未經同意的『公然搶劫』」。(資料照)

作者認為2025年再生能源達到622億度,更是「遙不可及」與「不切實際」,若要達成需要人民付出更多的電費,「我認為那等同是未經同意的『公然搶劫』」。(資料照)

2025非核家園是民進黨2016年大選時高喊的選舉口號。民進黨當時就提出再生能源要在2025年達到500億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5年11月當時的經濟部能源局發出聲明,當時聲明的題目是「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500億度遙不可及」,聲明的最後一句話是「經濟部能源局強調,再生能源的推動必須務實,不宜浪漫,我國地狹人稠,能在2030年發電達到400億度已是困難重重,要想在2025年達到發電量500億度的構想,完全不切實際。」

經濟部發出聲明「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500億度遙不可及」1(取自王明鉅臉書)
圖一:經濟部發出聲明「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500億度遙不可及」1(取自作者臉書)

2017年5月16日,民進黨執政即將屆滿1周年的前3天,經濟部又發出了聲明。這次的聲明卻是「再生能源由105年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比例約4.8%,於109年提高至9%,並於114年達成20%目標。」

民進黨執政即將屆滿1周年的前3天,經濟部又發出了聲明表示可以達成目標,其中只隔一年半(取自王明鉅臉書)
圖二:民進黨執政即將屆滿1周年的前3天,經濟部又發出了聲明表示可以達成目標,其中只隔一年半(取自作者臉書)

再生能源達到20%的能源政策目標,在1年半裡面竟然從「完全不切實際」、「遙不可及」,變成了可以達到的目標。而且最諷刺的是,兩份聲明稿是由同一個發言人具名的喔。(圖1、2)

我在去年公民投票之前,就質疑過經濟部能源局故意低估2018年到2025年的發電量預估。故意低估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先把2025年的用電預估降到2774億度之後,才能讓2025年的再生能源發電546億度,「硬是湊到」發電占比20%的2025非核家園這個口號所勾勒的「美好目標」。(圖3)

作者質疑經濟部故意低估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先把2025年的用電預估降到2774億度之後,才能讓2025年的再生能源發電「硬是湊到」發電占比20%的2025非核家園這個口號所勾勒的「美好目標」。(取自王明鉅臉書)
圖三:經濟部把2025年的用電預估降到2774億度。(取自作者臉書)

我在臉書上po文之後,在去年大選與公投之前3天的11月21日,能源局直接發了聲明稿點名說我說的是「錯誤言論」。

當時能源局聲明的標題是「我國電力需求規劃符合與經濟成長逐步脫鉤之國際趨勢」。意思就是經濟成長不一定同時電力需求也要成長。

能源局對用電以及再生能源比例回應(取自王明鉅臉書)
圖四:能源局對用電以及再生能源比例回應。(取自作者臉書)

能源局還說:「本局所提2025年發電量2774億度數據,係依據各部會配合第1期階段管制目標訂定所提供部門用電需求與節電規劃所規劃結果,…包含…等5+2產業創新計畫…再納入過去成效與未來各部門強化節電措施可能貢獻,計算積極節能後之用電需求,估計2016-2025年用電年均成長約0.6%,除可有助於達成我宣示2025年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外,並展現我國各部門推動節能減碳的積極態度。」(圖4)

在2018年11月21日公投前3天,對於台灣用電的在考慮了5+2產業創新再加上節電,預估2025年發電量2774億度,而且是每年「只」成長0.6%。還說要展現節能減碳的積極態度。

今年2月18日,2018年全年的發電量高達2736億度比之前所預估的2680億度足足多出56億度2%之後。我又po文再度質疑能源局是「故意低估」。

能源局針對作者的發文回應是其「故意低估」(取自王明鉅臉書)
圖五:能源局針對作者的發文回應是其「故意低估」(取自作者臉書)

能源局在2月21日又發了新聞稿。這次乾脆把我的名字直接放在聲明的標題上了。聲明中說:「經濟部強調…未來發電量數據,係依據…電力需求推估結果,與去(107)年11月24日公投後,電力需求推估增加係納入大型投資案及台商回流,王明鉅先生刻意以不同時空背景資訊相互比較,恣意批判經濟部造假,無助能源政策客觀理性討論。」

天啊,難道經濟部能源局在2018年11月21日,大選與公投前3天的2025年電力需求預估,都還不知道也沒有納入大型投資案與台商回流,等到3個月之後的2019年2月21日才突然醒過來發現有大型投資案與台商回流嗎?

更離譜的是,到了昨天經濟部長在立法院說,「經濟部…考量未來大型半導體投資案、美中貿易戰刺激台商回流、氣候因素、車輛電動化等新增的用電需求,預估二○二五年前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為百分之一點八六。」

作者表示,原先估計2018到2025用電成長率0.6%,三個月後卻又改口1.86%,中間只差一個公投和選舉(取自王明鉅臉書)
作者表示,原先估計2018到2025用電成長率0.6%,三個月後卻又改口1.86%,中間只差一個公投和選舉(取自作者臉書)

經濟部去年11月21日說2018到2025用電成長率0.6%,還說什麼經濟成長與用電需求脫勾是國際趨勢。

三個月之後又忘了這些國際趨勢,又「突然」發現2018到2025用電成長率竟然是原先預估的0.6%的3倍高達1.86%。

只有三個月,只差了一個大選與公投,這麼離譜的用電成長預估,不是為了替要花2兆去買的離岸風電護航,難道真的是能源局的同仁們能力真的這麼差,所以對於用電成長預估錯得離譜嗎? (圖5、6)

還是真的同一批人,在2016年5月之前很聰明,到了2016年5月之後就集體失智了呢?

去年3月為了興建深澳電廠,能源局的長官們開了盛大的記者會,說深澳不建2025會有電力缺口。可是賴清德院長說不建就不建。

深澳電廠引起爭議,能源局去年表示若無深澳電廠將缺電,但今年3月經濟部長又掛保證說2025年絕對不會缺電。(取自王明鉅臉書)
圖七:深澳電廠引起爭議,能源局去年表示若無深澳電廠將缺電,但今年3月經濟部長又掛保證說2025年絕對不會缺電。(取自作者臉書)

深澳電廠的120萬瓩發電機組,到底要由哪個電廠的哪個發電機組替代,也沒見到能源局的充份說明。這個電力缺口又不見了。

今年3月經濟部長又掛保證說2025年絕對不會缺電。(圖7、8),所以其實2018年3月的那場為了一定要建深澳燃煤電廠的記者會是誤會一場嗎?

經濟部長沈榮津說明2025前不缺電、今年不漲電價(取自王明鉅臉書)
圖八:經濟部長沈榮津說明2025前不缺電、今年不漲電價(取自作者臉書)

2025年,如果照經濟部長昨天所說的用電成長率預估2025年的發電量的話,2025年的發電量將高達3112億度。

經濟部長說,燃氣占5成,那就是1556億度。燃煤占27%,那是840億度。再生能源占20%,那是623億度。最後是3%的核電燃油與抽蓄發電93億度。(圖9)

2018年再生能源一共發電127億度,但2025年的目標為546億度(取自王明鉅臉書)
圖九:2018年再生能源一共發電127億度,但2025年的目標為546億度(取自作者臉書)

再生能源包括了水力、生質能、廢棄物發電,再加上太陽光電與陸上及離岸風電。2018年再生能源一共發電127億度。

去年被否決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中,被明顯低估2025年發電量2774億度,占比20%的再生能源是546億度。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設置2015年11月被能源局同一批官員認為「遙不可及」「不切實際」的太陽光電2000萬瓩256億度,離岸風電550萬瓩198億度。因為其他的水力、廢棄物與生質能發電,這麼多年來就只有80-90億度這麼多了。(圖10)

新版能源分配將再生能源提高至622億度,作者估計將有40億度電的缺口,「要從哪裡來?」(取自王明鉅臉書)
圖十:新版能源分配將再生能源提高至622億度,作者估計將有40億度電的缺口,「要從哪裡來?」(取自作者臉書)

現在經濟部又重新提出新的2025年的合理預估用電量是3112億度。照經濟部的規劃,再生能源仍然占比20%,2025年再生能源要發電623億度。

水力、生質能與廢棄物,如果仍然只有80億度(實在也無法更多)。就算離岸風電可以發電時間更多達到4200小時,所以發電量可以更多達到232億度,2025年的再生能源要達到占比20%,仍然有40億度電的缺口。

再生能源還缺的40億度電要從哪裡來?

2015年11月,2025年要達到發電500億度,被同一個能源局長與主祕認為「遙不可及」「不切實際」的再生能源,竟然在2019年3月奇蹟似的不但可以達到500億度,甚至還能突破600億度。

這是真實的估計? 還是又是另一個用來唬弄台灣民眾的謊言?

我認同2015年的能源局林局長與李主祕,我也認為2025年再生能源達到622億度,更是「遙不可及」與「不切實際」。

更可惡的是,這個「遙不可及」與「不切實際」的謊言還要從每年光是每度電上漲0.84元,就要大大方方地公然從全台灣民眾口袋硬是多拿走2千6百億的電費,而且連續20年一共5兆元以上。

我認為那等同是未經同意的「公然搶劫」。

5兆元耶,等於是全台灣整整二年半的全國總預算耶。

未來的台灣將又老又窮,2025年的健保支出將超過9000億元。

而台灣的醫療人員,在健保制度下被嚴重壓榨與低估的人力成本,卻看不到合理的資源投入與改善。如果每年的2600億元的電費,能把其中的百分之十260億元用來改善醫療人員的數量與工作環境與條件。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事。

台灣的整體資源就這麼被由謊言堆砌出的能源政策而耗用、濫用。

我痛苦、我痛心、我痛恨。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