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讓國家送去矽谷的博士生

2017-02-15 16:59

? 人氣

在PARC工作的一年,我一開始就是人很好的互動方式,但我發現,沒想法原來才是最容易讓人看不起的,你會像個安靜的隱形人一樣和大家跟進跟出,怎樣都會覺得不自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後來我慢慢調整自己,適度的發表意見,這種怕說錯不敢講的心態一開始是自信的問題,久了就變成了習慣,非常可怕。就例如在台灣,老師問問題都沒有人想回答,在這裡,養成隨時發表自己的想法,特別當你有獨到的見解時,更能受到大家的青睞。但這議題和文化很有關聯,這方向也是我認為值得學習,但短期不容易複製的西方元素。

3. 重新挑戰的毅力

研究所的訓練是讓人具備獨力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而博士生的訓練更應該是在發現與洞察值得被解決的問題。

在工作期間,我負責執行整個研究工作的數據蒐集與分析。數據蒐集是執行性的工作,在這之前得要確認要解決什麼問題,問題確認了,才會有執行的任務產生。

我們的研究團隊當時執行一個遊戲人際互動的主題,花了7-8成的時間在整個研究架構的思考,期間提案修正多次,主管和成員們在面對把舊的規劃案拋棄否決時的心態,並不是「好可惜,我們都做了那麼久那麼多了」,而是「好棒,我們想到一個比原有題目更好的主題」。

這樣探索最好的答案,未必是矽谷獨有的DNA,也許是科學帶給研究者的訓練思維。 再聰明的團隊洞察問題和解決問題都需要時間,如何真誠的面對過程中的失敗,開心的重新再來 。除了個人在做事的態度之外,很重要的是外部環境是否在資源與時間上支持對極致的追求。

我們的組織,不論是公司或學校,常設下許多KPI,必須在特定的時間達成特定的事。有著這樣的限制存在,人們就必得要在「個人存活問題」與「追求極致道理」之間去做選擇,人性始然,無怪乎許多社會的現象也由此而生了。

回國之後的一系列嘗試

PARC的工作提升了我在專業上的能力和膽識。但我在和當地社群、甜甜圈小店裡認識的朋友,更讓我有無限的勇氣,擁有那個敢試一把沒什麼損失的傻膽。

2008年回台,2009年準備完成畢業手續和當兵。當時Facebook都還沒開始紅,我在社群互動上的研究領域讓我思考,市場上有承載真實世界友情的社群平台,而且在美國如此成功,但怎麼沒有遊戲專屬的社群平台?

我定義國內主流的論壇是交流資訊,玩家在遊戲中的情感交流需要另外有一個社群的服務,所以那時找了10位朋友、學弟妹,共同創造了英雄部落遊戲社群

網站雖然連不上了,但一些網路的網頁還留著零碎的記憶,當然做研究和做生意是兩碼子事,我們努力了2年半左右,因公司金流控管不良而結束。2011年那一年,和我們同時在IDEAS Show發表的新創公司,包括活動通EZTABLEPinkoiPubu等公司,現在都相當成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