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睿奇觀點:翁啟惠啟示錄─台灣需要「聖人」還是「能人」?

2016-03-30 07:00

? 人氣

中研院長翁啟惠女兒為浩鼎大股東,引發巨大爭議。(圖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要求翁啟惠辭職記者會。顏麟宇攝)

中研院長翁啟惠女兒為浩鼎大股東,引發巨大爭議。(圖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要求翁啟惠辭職記者會。顏麟宇攝)

在說明浩鼎解盲而引發議論之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又被媒體披露女兒是浩鼎的大股東,引來一波波批評的聲浪,甚至藍營立委以「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來羞辱這位具有國際學術地位的院長。在台灣面臨經濟困境之際,翁啟惠適時點亮生技產業,為台灣開闢一條活路,但居然在真相未明之前,激動的批評者隨即張牙舞爪,以逼走人才的氣勢,撲滅生技產業的火苗。假使這些人只為一己之私,不顧台灣未來的發展,這才應該被稱為「無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翁啟惠並非以「高風亮節」之姿當上中研院院長,而是因為他的專業和聲望,才將他從美國延攬回台。這並不是說他可以因此而無法無天,但在沒有違法和釐清真相之前,是否應該尊重這位回台貢獻的人才呢?當社會形成一種仇視人才的氛圍時,誰還願意站在第一線,勇於創新和貢獻,帶領國家走出困境?對比我們的競爭對手--香港和新加坡,台灣的官員和學術人士領著遠低於星、港兩地的薪資,卻常遭受過分的批評。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還能期待台灣可以吸引更多的國際人才嗎?

我們的社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這樣的思維傳達著錯誤的邏輯,用道德凌駕專業甚至任何標準,好像沒有做到「修身」的條件,就什麼事都做不成似的。對於知識份子的期待,往往要求他們的表現能夠循規蹈矩,多過對於國家的貢獻。知識份子要獲得認同,需要發揮「神性」,摒棄「人性」,還要他們的家人做出犧牲,自己也不能輕易地用專業來辯駁,以免捲入涉嫌圖利的風暴之中。

翁啟惠發表的聲明中,他承認「思慮不夠周延」、「過程確有瑕疵」,但在這起事件上,我們居然期待一個國際級人才成為「能人」,同時又要扮演「聖人」,這樣是否太過苛刻?我們在延攬人才回台貢獻之後,不但希望他發揮所長,也期盼他具備「政治敏銳度」,並不可以從自己的才能和苦心中獲利,這樣是否太過違背人性?

蔡英文日前參訪物聯網企業的時候,曾經提到工業時代留下的法規,必須要跟得上潮流。同樣地,台灣在邁向創新產業、吸引國際人才之際,也要修改法規和改變社會的觀念。除了避免不當的利益輸送之外,也要讓專業人才能夠專心研發創新,不要動輒得咎。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創新大國,主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擁有完善的法規和社會環境,讓有創意、有才華的人獲取應得的報酬,在守法的原則下,不必擔心遭遇阻礙或批評,人民也可以因此而得利。

翁啟惠在浩鼎案中是否犯錯,一切還要等他親自說明,疑點也須經過調查釐清。筆者想要表達的是,「翁啟惠事件」發生後,政府需要思考台灣在發展產業、吸引人才的時候,應該如何創造出相對應的法規和社會環境,不該讓國際級人才對台灣望之卻步,而在研發創新的過程中,應該如何讓他們心無旁騖,減少政治力和其他因素的干擾。最後,我們也要捫心自問,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現階段的台灣需要的是「聖人」?還是「能人」?

*作者為經濟小說作者,曾出版《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2000年開始投身於金融界,曾任職美林私人銀行,擔任首席副總裁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睿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