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七大罪之風險投資策略

2018-09-12 05:50

? 人氣

另外一個比較不直接、但卻百分百屬於嫉妒型生意的是Instagram。表面上看起來,Instagram提供了品牌透過圖像和粉絲或者消費者互動的通路,似乎與臉書沒有太大差別,但實際上Instagram最大的流量來自於各種精心拍攝的、會引起人嫉妒(或最少羨慕)的生活風格(lifestyle)貼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例如紅極一時的@rkoi帳號,其名稱為「Rich Kids of Instagram」(現已改名為Rich Kids of Internet)的縮寫,帳號簡介劈頭就說「他們比你有錢,這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粉絲數將近四十萬人,內容竟是看起來很有錢的屁孩們各種五花八門的花錢方法,照片精緻且焦長大多不是智慧手機慣用的廣角鏡,可以看得出來是隨行攝影師用專業相機跟拍後,再處理上傳Instagram的。這種高調炫富雖然引來許多謾罵,但也本質上來說靠著「嫉妒」得到更多的眼球。透過產生大量這類流量,Instagram得以成功說服奢侈品牌在上面投注廣告,從而賺得利潤,可稱得上是善用嫉妒原罪的高手。

貪婪(Greed)

任何賭博新創都是建立在貪婪的原罪上,而任何不明究理的加密貨幣和ICO(首次代幣發行)更是試圖從貪婪的投資人手上直接刮錢出來。但很本專欄作者並沒有興趣投資這兩類新創,也不鼓勵讀者從事這兩類創業活動。

所以有哪些「正道」一點的新創也是建立在貪婪原罪上的呢?正規的P2P借貸新創就屬於這一類,創辦於2006年的Lending Club是個好例子,在金融海嘯後信貸緊縮的環境裡,他們看準了存戶手中仍有大量現金,但銀行不願放貸出去賺利息,透過直接將現金持有者和大量同質的借貸者以信用演算法媒介起來,Lending Club讓現金持有者能夠賺得更高的利息回報,滿足了他們的貪婪原罪。

某種程度來說,早年的折價券新創Groupon也是抓準了消費者貪婪(貪小便宜)的心態,最少達成了短暫的巨大成功。

傲慢(Pride)

此原罪在多數聖經相關的原罪清單上,都被列為最嚴重的原罪,考慮到聖經的教誨是人類在上帝面前只能夠謙卑,我們不難理解這個排名。但在現代世界裡,高人一等的傲慢(或說自尊),大多時候非但不是原罪,甚至是被鼓勵的。

本質上各種內建排名機制的群體活動,不管是運動或者電競,都有強烈的傲慢成份在——沒有人玩星海爭霸是為了鍛鍊手指,目標當然是痛宰對手,享受掌聲。被雅馬遜以將近十億美元價格收購的遊戲實況轉播平台Twitch,當然是建立在直播主的傲慢上,不管這些傲慢來自粉絲數、觀看數或者打賞金額。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