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倩儀觀點:基隆不該又髒又窮又病,四接請退場

2023-07-07 06:50

? 人氣

協和發電廠要改天然氣發電,需要興建四接。(顏麟宇攝)

協和發電廠要改天然氣發電,需要興建四接。(顏麟宇攝)

過去選擇站在環境對立面、主張犧牲環境以成就經濟開發的學者、專家、律師這回再次站出來挺四接。他們說四接不蓋基隆就會變得「又髒又窮」,然而科學證據所指出的方向正好相反:蓋了四接基隆將會又髒又病又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環境不正義在地居民的嚴重健康及安全風險

根據Environmental Integrity Project的研究報告,美國天然氣輸出站都蓋在少數族裔及窮人區。德州的安諾瓦(Annova)、格蘭德河(Rio Grande)以及德克薩斯(Texas)三個輸氣站選在卡麥隆縣(Cameron County),該地90%人口是少數族裔、三分之二人口是低收戶。而路易斯安那州的普拉克明(Plaquemines)輸氣站選址則直接選在原本就受到嚴重工業污染因而被稱作「癌症巷」的普拉克明教區(Plaquemines Parish)。為什麼輸氣站選址選在這些地方?因為液態天然氣設施危害公眾健康,而少數族裔及低收人口對這樣的環境不正義最沒有反抗能力。

液態天然氣輸出及接收站會釋放二氧化硫(SO2)、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氨(ammonia)、苯(benzene)、汞(mercury)、以及懸浮微粒(PM),造成哮喘、呼吸道疾病、心臟病、早產、癌症風險。路易斯安那州西南的Sabine Pass液態天然氣滿載運轉時當地一氧化碳污染會上升39%;而德州Corpus Christi空污爆增83%的主因亦是LNG基礎設施。除了污染造成的健康風險外,液態天然氣設施亦存在爆炸及氣體外洩意外風險,例如2022年六月休士頓南方自由港(Freeport)輸氣站發生的爆炸以及2022年七月德州卡麥隆(Cameron)輸氣站致癌的苯洩漏事件。此外美國環保署一份500頁報告亦指德州沿海LNG輸氣站除了空污、環境不正義問題外,對水生動植物及溼地生態亦是威脅。

天然氣業者救命丸:LNG基礎建設

天然氣被化石燃料業者包裝吹捧為有助各國從煤碳過渡到綠能的「橋接能源」,但這公關技倆早已被識破,巨大的碳排讓「橋接能源」神話破滅。天然氣主成份—甲烷—是一種鎖熱能力達二氧化碳105倍的溫室氣體,國際能源組織IEA早在2021年即指出任何新的天然氣相關基礎建設的興建都應即刻停止,否則人類無法達成地球增溫控制在1.5oC以內的目標。今年五月歐洲議會通過決議要管制能源部門的甲烷排放,與此同時美國國會40位參議員也聯署公開信要美國政府檢討LNG基礎建設的興建。

對遊說能力強大的天然氣業者而言,LNG基礎建設必需不斷增加,不准停。唯有透過這些昂貴設施才能鎖住早該被淘汰的天然氣的需求。這能解釋為何四接明明毫無興建必要卻必須興建;問題的癥結就是美國LNG生產過剩。

圖一:美國天然氣出口。

美國天然氣業者砸重金用極其骯髒的水力壓裂(fracking)技術開採出大量的頁岩氣,讓美國在短短幾年內從天然氣進口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然而氣候緊急狀態讓天然氣不再受青睞,業者於是透過與歐亞國家簽長約以及隨著長約而非興建不可的LNG接氣站來確保毀生態傷社區的LNG依然能源源不斷銷售。這套政商合謀、由生產方主導的強迫推銷模式與美國槍枝泛濫、全球農藥、基改等垃圾食物、塑膠泛濫的行銷模式師出同門。事實上,富可敵國的生產方要銷售任何傷天害理的商品都不會是問題:透過政治獻金、賄賂、利誘,他們的行銷團隊要政府官員有政府官員、要學者有學者、要智庫有智庫、要科學報告有科學報告、要媒體有媒體;連能夠上街示威的公民團體都不成問題,只不過這種公民團體的英文名稱不是grassroots,而是astroturf (人工草皮)。

橋接「橋接能源」的橋:氫能

在〈基隆港結合四接打造為商機無窮的LNG港及氫能港〉文章中,謝志誠教授與莊秉潔教授問:「如果LNG是洪水猛獸,為什麼全球提供LNG加注補給服務的港口及使用LNG作為燃料的船舶會愈來愈多?」答案自然是上文所描述的有害商品的生產方強大的行銷包裝操控能力;就連兩位教授引述的資料都是一份商業雜誌而非科學研究。國際清潔運輸委員會的研究報告就有恰恰相反的結論:「將LNG作為船用燃料將讓氣候危機更加惡化。」

兩位學者引用航運周刊後又引用了觀光旅遊雜誌來支撐論述,接著幫基隆畫了一個財源滾滾的「氫能港」大餅,然而氫能真正的角色是去營救破功了的「橋接能源」瞞天大謊、挽留住天然氣在能源生產中的角色。目前全球99.7%的氫能都是骯髒的灰氫或藍氫,它們的生產原料好巧不巧正是以天然氣為主的化石燃料。唯一堪稱潔淨的綠氫不僅只佔全球氫能0.04%,同時綠氫揮霍地將光電等綠能轉換為氫能再予利用,不僅讓能源效率憑白打折,更使綠能的土地掠奪問題加倍惡化。為了替富裕國家生產綠氫,全球南方國家大片土地被掠奪,因此有「氫能殖民」(hydrogen colonialism)一詞出現。德國漢堡大學Franziska Müller道出德國「與沙烏地的氫能合作殘害生態也殘害人權…綠氫已血跡斑斑。」以這些殘酷事實作為知識背景咀嚼謝、莊兩位教授給基隆人提供的建議—「綠電製綠氫,促使基隆港成為氫能港…建議基隆把握國家1200億投資四接的機會。失去以後,後悔也莫及了。由於韓國及日本綠電不足,極需進口綠氫。基隆港很有機會成為東北亞第一個氫能港,商機無窮」—格外令人嘆息。

一如五接、六接、七接…一百接所在地,基隆不該又髒又窮又病。

*作者為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