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建請故宮院長密察具狀向日本政府聲討國寶

2023-01-04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見圖)應具狀向日本政府追索「北魏佛坐像」及「五代天福六年銘觀音曼荼羅」的歸屬權,秉於一個知識份字的良知,宜將此事向日方表達最深的抗議。(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見圖)應具狀向日本政府追索「北魏佛坐像」及「五代天福六年銘觀音曼荼羅」的歸屬權,秉於一個知識份字的良知,宜將此事向日方表達最深的抗議。(資料照,柯承惠攝)

在淮南子一書的「說山訓」篇中,有以下的記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范氏之敗,有竊其鍾負而走者,鎗然有聲,懼人聞之,遽掩其耳。

范氏是春秋末期的晉國貴族,在三家分晉的政變中逃往齊國,文中的鍾通鐘字,指稱的是古代的樂器名。而這個故事的原型《呂氏春秋 不苟論 自知》,其文如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揜字通掩,整段故事的意思是當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時局紛亂時偷了一口鍾,這人想要揹着鍾逃跑。但因為鍾的體積實在太大了,於是他打算將鍾敲碎之後再揹。誰知道,剛砸了一下,鍾就發出巨大的響聲。這人害怕別人聽到了鍾聲,就會前來把鍾奪走,他急忙地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後繼續試著將鍾敲碎。害怕別人聽到鍾的聲音,這是合理解的;但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鍾聲了,這未免太荒謬了。身為君主卻厭惡聽到他人對自己的批評,跟這位盜鍾者有什麼區別?

這個故事也是成語掩耳盜鈴的出處。簡單來說敲鍾的響聲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意即不管你是否掩耳,敲鍾聲總是存在的 —— 但凡客觀存在的事物,都不可能依照人的主觀意志的不同而不同。只不過,有些人對於不喜歡的存在,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他們以爲如此操作,就無所謂的客觀存在了,用更直白的說法來說,掩耳盜鈴就是自由心證,一種自以為是的唯心論。

103年6月21日自由時報有此報導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將於24日起在日本東京博物館展開「神品至寶展」,但因部分媒體的宣傳海報省略「國立」兩字,引爆馬政府大動作杯葛。不過網友質疑,旅日台僑彭楷棟捐贈給台灣的珍品,受限於日本法規而只能捐給駐日代表處,故宮長期不聞不問,直接「寄存」在九州國立博物館,這才是該硬不硬。網友taichungbear昨在批踢踢發文指出,彭楷棟生前曾將他所收藏的歷代金銅佛及藝術品捐贈給台北故宮,是故宮遷台以來的最大捐贈案,故宮還因此辦過「法象風規—彭楷棟先生遺贈文物特展」。然而,其中最貴重的兩件「北魏佛坐像」及「五代天福六年銘觀音曼荼羅」,因已被日本政府列為「重要文化財」,故不能捐贈給海外的故宮,只好改贈予駐日代表處。這兩件文物曾於彭楷棟還在世前借展故宮,但之後的故宮、駐日代表處卻完全辜負彭的美意。taichungbear指出,這些文物被置於駐日代表處數年,故宮完全不聞不問,不但不尋求借回台灣展出,也不派研究員到日本調查,完全是放空狀態。他還在故宮臉書多次催問,故宮僅回答「目前研議寄存日本博物館,以妥善保存,待相關作業完成後,再研擬研究計畫。」taichungbear痛斥,彭楷棟就是想把國寶留給台灣人,為什麼故宮要「寄存」在日本的博物館?不然也該支援駐日代表處設立國寶保管室。他表示,這兩件重要文物最後還是在不直不覺中,寄存在九州博物館了。本報曾於2010年6月18日報導,彭楷棟在2004年93歲生日當天,決定把358件銅鎏金佛造像捐給故宮,故宮還因此新闢「楷棟堂」。彭還在2006年過世前,透過遺囑將最後一批珍藏的48件佛像捐給故宮。其好友坂本五郎憶及,彭曾羨慕坂本有國家可捐藏品;坂本回他「台灣就是你的國家」,彭才強調,捐出這些文物是寄付(捐贈)故鄉,不是寄付故宮。

日本政府認為「北魏佛坐像」及「五代天福六年銘觀音曼荼羅」為日本國的「重要文化財」,因此任何單位只能向日本政府商借 (即使彭先生已經將這兩件價值超過十億的珍品捐給了駐日代表處) ,商借期滿就得物歸原主,即使所有權人是彭楷棟先生,而非日本政府,日本政府依舊一味的認為「東西就是我的,你想怎麼樣?」

從日方的角度來看,日本政府引用了所謂的重要文化財法律阻擋兩件珍品「離開」日本,因此日本人只要想看這兩件寶貝,總是可以在日本境內看見它們,但對於彭楷棟先生的家族、臺灣的民眾及國立故宮博物院而言卻是一種無形損失,這兩件國寶曾在故宮本院及南院短暫展出,當時也引起許多討論。

就在不久之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先生面對國民黨立委吳怡玎對於蘭千山館案的質詢,以所謂的邏輯上及情感上還有庫存不足等等作為退還林家蘭千山館文物的理由,雖然這些立論根據相當薄弱,在之後的公聽會上也遭到諸多學者的輪番質疑,然而我們相信吳密察先生之於一位院長必然也有其專業上的考量,何況吳先生在公聽會上一再將專業化掛在嘴邊,想必他念茲在茲的就是專業化3個字。

對於國寶長期流落在外,所有關心故宮發展的有心人均有悻悻焉的謂嘆,尤其在蘭千山館案已經通過國發會平台連署附議成功之後,故宮方面卻又遲遲沒有回應大眾對於蘭千山館案的期待——絕大多數的臺灣民眾希望蘭千山館的文物以長期租賃的方式留在故宮,林柏壽先生與彭楷棟先生一樣均希望將國寶留在臺灣。

於公於私 (對於彭楷棟先生家族而言) 吳密察先生均應該具狀向日本政府追索這兩件國寶的歸屬權,秉於一個知識份字的良知,宜將此事向日方表達最深的抗議,彭楷棟先生的美意不容遭到任何設限,子孫後代也應該享受這兩件國寶的洗禮,程序正義更不容日方以掩耳盜鈴的方式強佔。

我們也相信只要吳密察先生以十分之一針對蘭千山館案所做的努力,則向日方追討國寶定然不難,且臺日友好已是政界及輿論界的普遍認知,何不以此作為基礎與日方交涉——我們尊重日方對於重要文化財的限制,但這兩件國寶屬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有。

*作者為務實的社會觀察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