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馬的外交休兵,中華民國的招牌逐漸「被消失」!

2018-06-02 07:00

? 人氣

20161230-「謝志偉有失外交官分寸」記者會,前外交部長歐鴻鍊。(甘岱民攝)
前外交部長歐鴻鍊也認為台布斷交印證兩岸政策應該優於外交政策。(資料照,甘岱民攝)

小英難以理解在野黨何以能容忍中共對台的霸凌?

小英總統於25日發表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邦交國離開我們,當然是令人遺憾。但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臺灣的內部沒有辦法團結。我看到在野黨說,要先處理好兩岸,才能處理好外交。我們當然要處理好兩岸關係,但是,我ㄧ直強調,處理兩岸關係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團結的臺灣。

但是,在過去的這段期間,當中國無所不用其極在打壓臺灣時,在野黨的發言之中,對執政黨批評之嚴苛,以及對中國打壓行為之容忍,卻讓全體國人同胞難以理解。」

做為總統,她有責任要團結國人,殆無疑義。但在國家認同的分歧上根本無法趨同去異的現在進行式當下,別說在野的國民黨已進入迷霧中而往往不知所云,就連留在小英政府中的「老藍男」們也照樣不知團結為何物?

貴為國民黨主席被對岸打為「本土獨派」,吳敦義就趕緊澄清說國民黨的「終極目標是統一」。老江湖的吳敦義,他真心認為對岸會因為他這一說法而接納他嗎?

用心再去看看,國民黨內仍偏執自認是「中國人」的那一大票「高級外省人」之權貴後裔們,會甘願跟吳敦義平起平坐分享領導權?會甘願被統合在吳敦義的號令下團結為台灣?從吳敦義主席總是神隱的這段任期內去觀察,吳敦義的領導顯然是力不從心的。

而這毋寧也就是小英所抱怨且不解的:在野黨「對中國打壓行為之容忍」的根本原由了。

台灣早已存在著兩個互不相容的平行世界

台灣人民在威權年代裡即被強行灌輸了兩種相互衝突的思想:一是移植於中國儒家文化的天朝聖君之東方專制主義,另一個則是來自二戰後美國霸權所創建的普世價值認知。前者是要樹立威權統治的道統傳承之正當性,是台灣外來統治者必須捍衛的「中國價值」,藉以確立威權統治集團的非常時期的戒嚴體制之合理性與合法性;後者則用來區別台灣跟中共政權所奉行的馬列思想之差異化,並夸言自居為「民主燈塔,人類救星」。

本來這兩套思維邏輯是完全不共容的。可是在統治者的戒嚴高壓下,人民只能選擇逆來順受虛與委蛇。長期下來,其間的擺盪就會在不同族群之間潛藏著滾燙的衝突導火線。

中國專制主義的殖民道統,為某類族群創造了虛幻的中國圖像;而同時間,普世價值的認知實踐,也在社會力被充分釋放出來之後,激盪出民主人權的追求與守護意志力。一旦言論箝制的枷鎖被撬開來,這兩股力量避不可免的就形成尖銳對立的意識形態之爭。一方的奧援在於中共的「中國夢」所餵養的狼奶,另一方的精神支援則來自於西方口惠式的人道關懷。

認同中國夢之民族(自尊)復興者,主要係依循血緣與所謂同文同種的文化雙重導向為其論述基礎,而且還具備高度排他性的只能以中國圖騰為唯一選項,其餘皆非我族類也(其心必異)。這類族群充分配合著中國「錢進台灣,買下民國」的對台統戰指導策略,所以,執政的民進黨當然是首要敵人,位居總統的蔡英文當然就是首當其衝的第一戰犯。這大概就是小英總統所慨嘆不解的「對執政黨批評之嚴苛,以及對中國打壓行為之容忍」在野黨之心結與外顯之行動本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