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一進救援現場就哭了」中國記者回顧震災採訪經歷

2018-05-09 15:00

? 人氣

2017年7月,瀋陽。試圖採訪劉曉波的外媒記者在醫院外受到阻攔。對外媒來說,汶川地震後有限的開放並非媒體環境改善的開始,而是媒體環境不斷收緊過程中的一個例外。(BBC中文網)
2017年7月,瀋陽。試圖採訪劉曉波的外媒記者在醫院外受到阻攔。對外媒來說,汶川地震後有限的開放並非媒體環境改善的開始,而是媒體環境不斷收緊過程中的一個例外。(BBC中文網)

這次「8•19」講話,被國內不少媒體人稱為「整風運動」。此後,習近平再次強調,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並提出「黨媒姓黨」。輿論尺度進一步收緊,達到頂峰。標誌性事件是自由派媒體《南方周末》因新年獻詞而被打壓,此後還對「南方系」進行改組,管理層多人被撤換,旗下的《21世紀經濟報導》多人因經濟問題被逮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網絡管控也在加碼。「無國界記者」(RSF)發佈報告稱,外國記者在華工作難度加大,中國公民則可能因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信息而入獄。「隨著新技術的大量使用,習近平主席成功在中國實施一種社會模式,這種模式基於對新聞、信息的控制和對公民的網上監控。中國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倡導創建一個互聯網『新國際媒體秩序』。」「無國界記者」發佈的世界新聞自由排名中,中國目前排名176名,倒數第五。

呂秉權說,「十年過後,不僅是打回原形,還有倒退。」

十年

2008年,朱長振在四川震區採訪。(BBC中文網)
2008年,朱長振在四川震區採訪。(BBC中文網)

十年間,朱長振每年都去震區回訪,有兩年他是自費前往,「因為放不下」。

「我持續回訪,是為了不被遺忘。十年來,災區物質上變化很大,不管是援建速度還是援建質量,可能只有中國才能做到這樣,因為是舉全國之力。」朱長振說。十年來,朱長振關注了十戶家庭,每年都去記錄這些家庭的變遷。因為種種原因,他目前只能聯繫上六戶家庭。

今年,張悅供職的新公司派了一個攝製組去北川拍攝。當局在十週年之際對媒體高度緊張,張悅的同事被查了,「因為現在不是隨便就能進入北川老縣城的」。「這些年輕人看到遺址時都哭了。他們仍然能感受到那裏曾經發生過什麼,感受到很多人類共有的情感的震動。」張悅說。

重建後的映秀開始以發展旅遊業為主。(BBC中文網)
重建後的映秀開始以發展旅遊業為主。(BBC中文網)

十週年之際,中國主流媒體有很多對災區重建成果的報導。上海《新民周刊》稱,「映秀早已涅槃重生,煥然一新」,並介紹映秀一家「習總書記來過的這家店到底有多火」。目前,中國社交媒體上最火的一則關於地震十週年的帖子內容,是當年的一名倖存者尋找一名幫助過他的志願者。

然而,媒體鮮能問責。直至今日,中國民間都沒有真正的對那場災難的可被允許的紀念。那些媒體念念不忘的細節的答案,仍然在風中飄蕩。

「跟他們的苦難相比,我們是完全沒事的,雖然(採訪時)有餘震,有挨餓,但這些根本就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但那些苦難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只能盡自己的職責,盡量的去反映報導。」呂秉權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