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一進救援現場就哭了」中國記者回顧震災採訪經歷

2018-05-09 15:00

? 人氣

「我在都江堰的時候,問當地一個婦女這邊傷亡嚴重不嚴重,她用手指了指山上,滿眼都是藍色的救災帳篷。她說,你看,有多少頂帳篷,就說明死了多少人。我說,帳篷跟人有什麼關係?她說,政府說家裏死了人的才可以安排帳篷。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帳篷。」中國河南的《大河報》特稿部記者朱長振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孩子

震後的第一個6·1兒童節,家長們在得到許可後自發悼念遇難師生,但花圈6月2日即被城管燒燬,6月3日,家長接受採訪時遭遇了暴力。中秋節,家長們祭奠孩子也遭遇了干涉。

「有一些做工程的家長給我們看學校教學樓的水泥,一掰就碎,好像餅乾一樣,而且水泥不純,混有雜質。我們找香港的專家進行化驗,發現水泥質量不達標,雜質太多,從現場結構來看,也不符合現在的校舍標凖。」呂秉權說。

震後一年,地方政府開始給失去孩子的家庭都發放救助金。這筆資金由四川青少年基金會、四川少兒發展基金會、四川教育基金會聯合發起向社會募集。然而,領這筆錢之前,家長必須簽署一份官方擬定好的「自願申請書」,其中特別提及:「我及家人也理解到都江堰市地震烈度超過設防標凖,地震是導致房屋垮塌的直接原因,難以通過對倒塌房屋的質量鑒定追究責任。」

2008年5月15日,映秀,親屬圍著一名遇難的孩子痛哭。(BBC中文網)
2008年5月15日,映秀,親屬圍著一名遇難的孩子痛哭。(BBC中文網)

為勸說家長簽署申請書,很多人都被動員起來,每個家庭都有專人長期關注。盧斌獲取的一名家長無意中撿到的一張「新建小學遇難學生家長穩控日報表」顯示,填表時間為2008年8月20日,該表記錄了家長當天的活動狀況。

「後來有一個協議,給慰問金,裏面有一條,原本是4萬,如果簽字放棄追究,並感謝黨和政府對抗震救災的努力,就從4萬變成6萬。」呂秉權告訴BBC中文。

「追蹤國家的調查報告,最後結論非常無賴,官方稱因為地震威力太大,餘震把現場的瓦礫多次破壞,到最後已經沒法判斷究竟有沒有質量問題。大約官方的說法就是死無對證。」呂秉權說。

痛失孩子的家長們開始了漫長的維權路,至今未停。2017年,聚源中學遇難學生的媽媽周興容在接受香港有線電視採訪時稱,因多年堅持為遇難的孩子討說法,2016年,家裏曾遭遇「潑紅漆、扔炸藥」。

管控

震後三週年當日,《南方都市報》發表了著名的社論《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悼念地震央遇難的人們。社論其中一段寫道:「我們答應過要念念不忘,要生生不息。我們做了很多,又做得太少。迷途不返的人,你們在哪裏?我們點燃的光能否照亮你們的路?我們無法做得更多,只好擺上鐵做的十二生肖,敬上瓷做的瓜子,象徵且祭奠你們凝固了的生命。」

複製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瓷瓜子都是艾未未的藝術作品,外界有解讀南都是在借機挺艾未未。艾未未在地震後曾發起公民調查,向各界徵集地震死難學生資料,如姓名、學校、年齡、班級等。他也多次赴災區拍攝記錄片,採訪了遇難學生的父母或親戚。據艾未未統計, 共有7,605名學生在512地震央遇難,但四川省在2009年公布的遇難學生人數為5,335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