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心態綁架香港 警惕白色恐怖寒蟬效應

2014-01-23 16:06

? 人氣

明報部份員工。

明報部份員工。

香港版冷戰心態日趨嚴重,從政壇到媒體,在沒有任何證據下,以憑空捏造的所謂「事實」來煽動對立,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泛民主派理性力量被激進力量所質疑,說他們「賣港」;《明報》換總編輯即被質疑是否老板為討好中共而影響新聞自由。但事實是香港的新聞與言論自由上升到歷史新高點。港人須警惕美國五十年代「麥卡錫主義」時期「獵巫」心態造成白色恐怖和寒蟬效應,損害香港的民主進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來在香港上空,有一個幽靈盤桓徘徊。在冬日的陽光下,淡淡顯出幾個大字:香港版冷戰心態。

在香港,冷戰心態正日趨嚴重。從政壇到媒體,在沒有任何證據下,疑神疑鬼,以憑空捏造的所謂「事實」來煽動對立,捕風捉影,杯弓蛇影,導致草木皆兵。

冷戰(Cold War) 是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後期的世界格局,全球分成美國與蘇聯的兩大陣營,意識形態尖銳對立。在這樣的結構中,一切的價值觀與勢力都是黑白二分,不容有中間地帶。九十年代,蘇聯解體,中國六四後開放,冷戰結束,全球進入全球化時代,經濟高度融合。但一些冷戰的殘餘思維近年又在香港出現,並且越演越烈,甚至綁架了整個社會與政壇。

冷戰中最惡名昭著的是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源於美國議員麥卡錫,懷疑一切人都是共產黨或「共產黨同路人」,任意製造黑名單,到處獵巫(witch-hunting)尋找敵人,形成一股白色恐怖,導致不少自由派的學者與演藝人員受害,形成一種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

最近在香港泛民主派的主流力量民主黨,就陷入這樣的一種冷戰心態的漩渦。由於普選方案提名問題的爭議,被一些激進力量所質疑,說他們是「出賣香港人利益的政黨」。近年在《蘋果日報》寫社論與專欄的李怡,批評民主黨越來越得不到市民的信任。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旋即發文回應李怡,反駁他是「栽贓構陷」, 指出民主黨是爭取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方案,讓不同政見的人士可以獲提名參選,實現符合國際標準和令選民有多元選擇的真普選。她譴責李怡對民主黨的批評是栽贓構陷,並以此推論民主黨爭取通過政改,是為了民主黨的入閘權利,「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劉慧卿澄清說,至於李怡藉綜援案(香港終審法院月前裁決,符合資格新移民即可領取綜援,不需住滿七年)指摘民主黨出賣港人利益,是羅織罪名,他立足於狹隘的大香港主義,無視終審法院的判決,更對有些新來港家庭貧無立錐的處境視若無睹,令人惋惜。正如民主黨福利政策發言人何俊仁所言:「這案件涉及的是香港居民基本需要,如這權利不獲保障,其他公民和政治權利便變得毫無意義。」民主黨要維護的是人道精神,法院基於此和公義原則作出判決,彰顯法治,民主黨是義無反顧地支持,這是維護法治,兼顧人道,何來出賣香港人的利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