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灣小島的阿布達比羅浮宮:法式風情為引,追尋歐美視角外的藝術與文明

2017-11-15 12:00

? 人氣

《歐洲新聞》(Euronews)也指出,館方毫無顧忌地展出非伊斯蘭教的各種宗教文物,包括猶太教在內。館內甚至也展出裸體雕像,但保守風氣可能仍有影響,裸體藝術品比例還是較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阿布達比羅浮宮,一名女性正在參觀。(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一名女性正在參觀。(美聯社)

卡尼爾表示,阿布達比羅浮宮成立是一個新契機,可以重新述說世界文明的發展史,透過解構傳統博物館的布局模式,找到文化之間的共通特點。「我們試著抽離影響全球的西方視角,」卡尼爾說,「我們想找到新方法展現藝術的普世性,更包括其在全球化時代下的意義。」

旅居當地的藝術史學家巴爾斯頓(Rose Balston)說,「我們再也不能只把歐美放在地圖中心點了,是時候出現這麼一座博物館,更為平等地對待各國、各大洲的差異性。」

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品。(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品。(美聯社)

藝術平等了,勞工呢?──奴工與贓物爭議

阿布達比羅浮宮籌備10年,受到藝文界高度期待,但在人權和展品來歷上卻出現不小瑕疵,外界批評聲浪也未停歇。

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RW)指出,阿布達比羅浮宮建造過程仰賴大量外籍勞工,該組織2014年以前曾多次發布報告,羅浮宮所在的薩迪亞特島(Saadiyat Island)上所有建築工地的勞工之中,遭到不人道對待的比率高達90%,包括工資極低或拖欠、住宿環境惡劣等,連阿布達比政府紀錄的工傷死亡案例就有86人之多,當然也包括海灣國家惡名昭彰的「擔保人制度」(Kafala),即雇主掌控外籍勞工所有人身權利,勞工一旦有所反抗,就會被遣返甚至永遠不准入境。HRW的觀察員也曾被禁止入境。

HRW法國分會負責人尚諾赫(Benedicte Jeannerod)表示,很多人認為阿布達比羅浮宮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一切卻是建構在可怕的血汗奴工背上。但是,阿布達比對這些指控不為所動,努維爾也說自己檢查過勞工的工作環境,認為「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批評現代奴工爭議是「老問題」了。

阿布達比計畫將薩迪雅特島建立為中東乃至世界文化的樞紐,羅浮宮之外,計畫還包括一座古根漢美術館分館、一座由中東「建築女帝」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的演藝中心、札伊德國家博物館(Zayed National Museum)等等,札伊德國家博物館也計畫與大英博物館合作,租借其館藏的亞述、埃及和阿富汗文物。

阿布達比羅浮宮,館外人工池。(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館外人工池。(美聯社)

此外,羅浮宮連展出文物也引發爭議,伊拉克古文物部門日前指控,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部分文物可能是從伊拉克偷去的,伊拉克博物館還在臉書專頁上貼出照片為證。伊拉克政府近日宣布將調查該批古文物,認為這些文物很可能是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時,在一片混亂中被盜走轉賣。

伊拉克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說,目前還不確定這些文物真的是被偷走的,或者只是複製品。「我們會成立一個委員會,調查該博物館內所有來自巴比倫時期、亞述時期、阿卡德時期和鄂圖曼帝國時期的文物之背景。」

面對種種不光彩的爭議,阿布達比羅浮宮目前沒有任何回應。乾淨的官網只寫道:「阿布達比羅浮宮以12篇章講述人性的歷史,每一篇章都共享相同主題,旨在揭示人性的共同連結……。」「阿布達比羅浮宮邀請您,一起在嶄新光芒中看見人性。」

藝術也許獲得平等了,但權力、財富和階級呢?官網上的標語,從反面而言更是饒有深意。

攝影之正在拍攝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約旦雙頭人雕像,約創作於西元前6500年。(美聯社)
攝影之正在拍攝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約旦雙頭人雕像,約創作於西元前6500年。(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