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灣小島的阿布達比羅浮宮:法式風情為引,追尋歐美視角外的藝術與文明

2017-11-15 12:00

? 人氣

阿布達比羅浮宮,雕花穹頂投下點點光影。(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雕花穹頂投下點點光影。(美聯社)

陽光穿透了雕花穹頂,灑在興奮低語的人群上,冷冽空調也變得溫暖了些──波斯灣小島上新建成的阿布達比羅浮宮,借用法國羅浮宮的高名氣為沙漠注入文化泉源,同時抱著重新界定世界藝術與文明的決心,希望吸引更多人前來欣賞「黑金」之外的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典阿拉伯式光影工法 屬於藝術的社區

籌備超過10年的阿布達比羅浮宮(The Louvre Abu Dhabi)11日盛大開幕,開幕第一天5000張門票統統售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偕妻子布莉姬特(Brigitte Macron)前來參觀,祝賀這座由法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聯合策畫的美術館展出順利。

阿布達比羅浮宮開幕,法國總統馬克宏偕妻子布莉姬特出席開幕典禮。(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開幕,法國總統馬克宏偕妻子布莉姬特出席開幕典禮。(美聯社)

2007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市與巴黎簽訂合約,協議攜手打造第一棟海外羅浮宮分館,阿布達比向法國羅浮宮購買商標,以30年使用期為限,「羅浮宮」這個招牌就要價10億美元(約台幣300億元)。法國方也傾盡全國美術界之力,協助建立這座海外分館。

雖然掛著「羅浮宮」之名,阿布達比羅浮宮的外觀卻一點都不古典,蜂巢狀穹頂乍看像極北京「鳥巢」體育館,仔細一看才知道,由8層幾何裝飾堆疊出來的天花板,打造的是經典阿拉伯式馬賽克(Arabesque),海灣地區的艷陽更在地板上內滴出點點光影,一眼就印象深刻。

阿布達比羅浮宮,雕花穹頂投下點點光影。(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雕花穹頂投下點點光影。(美聯社)

負責設計的法國建築師努維爾(Jean Nouvel)也是世界聞名的建築師,曾獲無數建築界大獎。除了本館之外,努維爾在四周建起方糖似的白色長廊,又挖出鏡面般的大片水池,努維爾說:「我想打造出一處屬於藝術的社區,而非單單一棟建築物。」

搭上法國軟實力的順風車 藝術觀光新景點

中東式建築配上羅浮宮招牌,不免讓人想起原版羅浮宮最著名的地標──由華裔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玻璃和金屬製成的透明金字塔。玻璃金字塔當年建造時,曾引起法國民眾強烈反感,認為「從材質到風格」,都與數百年歷史的羅浮宮格格不入,建成後反對聲浪才逐漸平息。

恰恰和原館的情況相反,阿布達比十分高興接納了「法國羅浮宮」這塊標誌,更藉此機會引入了大量的西歐藝術品。阿布達比羅浮宮共有55個陳列室與23個展覽特區,擁有約600件文物,還向法國13家藝術機構借來300件展品,最知名作品有「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La belle ferronnière)、印象派大師莫內的《聖拉查車站》(La Gare Saint-Lazare),還有高更(Paul Gauguin)、梵谷(Vincent Van Gogh)、畢卡索(Pablo Picasso)等西方大家。

阿布達比羅浮宮,圖為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的《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圖為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的《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圖為印象派大師莫內的《聖拉查車站》(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圖為印象派大師莫內的《聖拉查車站》(美聯社)

以法式風情打頭陣,是阿布達比高明的行銷策略,對法國政府而言也正中下懷。美聯社(AP)指出,法國近年開始削減海外文化推廣單位的經費,如語言學校(Lycée Francais schools)等等,轉向民間商業品牌,試圖以精品、飲食和藝術等更生活化的角度拓展影響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法國代表史戴分尼尼(Laurent Stefanini)解釋,法國外交部近年看準國內精品和飲食,大力發展軟實力,以法國奢侈品巨頭如開雲集團(Kering)和路威酩軒集團(LVMH)為例,兩大集團旗下知名品牌如古馳(Gucci)、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聖羅蘭(YSL)等等,2016年全球總銷售額就超過580億美元(約1.75兆台幣、台灣2016年GDP的1.5倍)。

阿布達比羅浮宮開幕,法國總統馬克宏偕妻子觀賞展品。(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開幕,法國總統馬克宏偕妻子觀賞展品。(美聯社)

「以前是用軍隊征服,像拿破崙一樣(Napoléon Bonaparte),現在不一樣了,」史戴分尼尼說:「大型企業和機構都在出口自己,商品本身、藝術收藏和生活方式都成了外銷產品。」

對土地貧瘠、人口稀少,近年又因油價下跌陷入財政困窘的阿布達比來說,法國文化的極高聲譽,顯然是吸引海外遊客、搭上「文化觀光」和「藝術觀光」列車的絕佳助力。

跳脫歐美視角 找出藝術普世性

但是,阿布達比羅浮宮還抱有十足雄心,他們想要的,遠非複製一座法式美術館這麼簡單。

負責策畫全館的計畫負責人名叫卡尼爾(Jean-Francois Charnier),儘管也出身自法國博物館組織(AFM),他卻一再強調,阿布達比羅浮宮不想侷限在法式美學或歐洲美學,希望以嶄新視角述說歷史,從西方以外的觀點了解世界文明。

卡尼爾指出,館內許多收藏都是向鄰近海灣國家或借或買,一組西元1世紀製造、從麥加(Mecca)出土的石頭用具和金屬製殯葬用品,是從沙烏地阿拉伯旅遊與國家遺產委員會(SCTNH)租借來的;一組上千年的阿拔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古銀幣,是從阿曼國家博物館租來(the National Museum in Oman);約旦古文物部門也大方贈送了一尊雙頭人石像,至少有8000年歷史之久。

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藍色古蘭經」,約創作於西元9-10世紀的北非法蒂瑪王朝。(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藍色古蘭經」,約創作於西元9-10世紀的北非法蒂瑪王朝。(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約旦雙頭人雕像,約創作於西元前6500年。(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約旦雙頭人雕像,約創作於西元前6500年。(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網站介紹,除了廣納各地藝品,該館陳列方式也有所創新,館方捨棄了依地域國別分類,將同一時期製成的各大洲文物一齊並列,如一尊來自巴基斯坦犍陀羅王國(the kingdom of Gandhara,約西元前1500年至西元535年)時期的菩薩立像,與西元2世紀的羅馬演說家塑像並列時,就可看出兩者衣服的抓皺方式相同,見證了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並帶來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 period)的歷史痕跡。

《歐洲新聞》(Euronews)也指出,館方毫無顧忌地展出非伊斯蘭教的各種宗教文物,包括猶太教在內。館內甚至也展出裸體雕像,但保守風氣可能仍有影響,裸體藝術品比例還是較少。

阿布達比羅浮宮,一名女性正在參觀。(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一名女性正在參觀。(美聯社)

卡尼爾表示,阿布達比羅浮宮成立是一個新契機,可以重新述說世界文明的發展史,透過解構傳統博物館的布局模式,找到文化之間的共通特點。「我們試著抽離影響全球的西方視角,」卡尼爾說,「我們想找到新方法展現藝術的普世性,更包括其在全球化時代下的意義。」

旅居當地的藝術史學家巴爾斯頓(Rose Balston)說,「我們再也不能只把歐美放在地圖中心點了,是時候出現這麼一座博物館,更為平等地對待各國、各大洲的差異性。」

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品。(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品。(美聯社)

藝術平等了,勞工呢?──奴工與贓物爭議

阿布達比羅浮宮籌備10年,受到藝文界高度期待,但在人權和展品來歷上卻出現不小瑕疵,外界批評聲浪也未停歇。

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RW)指出,阿布達比羅浮宮建造過程仰賴大量外籍勞工,該組織2014年以前曾多次發布報告,羅浮宮所在的薩迪亞特島(Saadiyat Island)上所有建築工地的勞工之中,遭到不人道對待的比率高達90%,包括工資極低或拖欠、住宿環境惡劣等,連阿布達比政府紀錄的工傷死亡案例就有86人之多,當然也包括海灣國家惡名昭彰的「擔保人制度」(Kafala),即雇主掌控外籍勞工所有人身權利,勞工一旦有所反抗,就會被遣返甚至永遠不准入境。HRW的觀察員也曾被禁止入境。

HRW法國分會負責人尚諾赫(Benedicte Jeannerod)表示,很多人認為阿布達比羅浮宮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一切卻是建構在可怕的血汗奴工背上。但是,阿布達比對這些指控不為所動,努維爾也說自己檢查過勞工的工作環境,認為「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批評現代奴工爭議是「老問題」了。

阿布達比計畫將薩迪雅特島建立為中東乃至世界文化的樞紐,羅浮宮之外,計畫還包括一座古根漢美術館分館、一座由中東「建築女帝」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的演藝中心、札伊德國家博物館(Zayed National Museum)等等,札伊德國家博物館也計畫與大英博物館合作,租借其館藏的亞述、埃及和阿富汗文物。

阿布達比羅浮宮,館外人工池。(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館外人工池。(美聯社)

此外,羅浮宮連展出文物也引發爭議,伊拉克古文物部門日前指控,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部分文物可能是從伊拉克偷去的,伊拉克博物館還在臉書專頁上貼出照片為證。伊拉克政府近日宣布將調查該批古文物,認為這些文物很可能是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時,在一片混亂中被盜走轉賣。

伊拉克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說,目前還不確定這些文物真的是被偷走的,或者只是複製品。「我們會成立一個委員會,調查該博物館內所有來自巴比倫時期、亞述時期、阿卡德時期和鄂圖曼帝國時期的文物之背景。」

面對種種不光彩的爭議,阿布達比羅浮宮目前沒有任何回應。乾淨的官網只寫道:「阿布達比羅浮宮以12篇章講述人性的歷史,每一篇章都共享相同主題,旨在揭示人性的共同連結……。」「阿布達比羅浮宮邀請您,一起在嶄新光芒中看見人性。」

藝術也許獲得平等了,但權力、財富和階級呢?官網上的標語,從反面而言更是饒有深意。

攝影之正在拍攝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約旦雙頭人雕像,約創作於西元前6500年。(美聯社)
攝影之正在拍攝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約旦雙頭人雕像,約創作於西元前6500年。(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