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林生祥的創作軌跡

2017-05-28 06:40

? 人氣

(他1982年出第一張,之前就有幫電影寫歌,他寫第一首歌是1974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還有一張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就是吳盛智的《無緣》,你這裡也提到的,我有黑膠。

我叔叔結婚時買了一套價格有點高的音響,也買了吳盛智這張,我阿嬤也很喜歡。我覺得很奇特就是吳盛智的音樂為什麼大小通吃?他那卡帶大概賣了幾十萬張,因為那時卡帶會聽壞,要重買。所以這張《無緣》的銷量,在客家歌曲裡面搞不好沒有人能超越。

前面講羅大佑,他前兩張我都很喜歡,也很喜歡蘇芮〈一樣的月光〉那張。那時我對台語歌曲就沒有那麼喜愛,我也說不上來,就是那種本能的反應,沒有很喜歡聽,像是江蕙〈惜別的海岸〉很知名,但對我的音樂沒有很大影響。

(會不會是因為台語歌曲的主題多半在浪子、酒女那些比較屬於成人世界的東西?)

也有可能。

為什麼羅大佑的東西會打動我呢?我覺得可能是形式。因為那年代台語歌都是從日本演歌發展出來的東西,那時候我們附近有個鐵工廠,他們常播日本歌,因為他們都有學日語,有一些名曲我名字叫不出來,但旋律都還記得,像是:(哼日本曲),所以我聽台語歌感受就沒那麼特別,沒那麼立體。可是當羅大佑出來──像吳盛智比他還早,當時應該算石破天驚呢,像〈濃膠膠〉那首歌,其實已經融入了一些嘻哈的東西在裡頭,比後來黑名單工作室還早很多。所以我覺得吳盛智那張《無緣》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問:記不記得1981年吳盛智以前的客語流行歌曲(不屬傳統歌謠,而是採用現代曲式創作,或者從外語歌曲改編的),有沒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我在現有的研究裡很少看到人能詳談1980年代前的客語歌曲,所以想多問一些客家人的聆聽經驗

吳盛智應該算開山鼻祖,我對他是頂級的評價。在傳統歌謠方面,那時也有很多厲害的音樂人,像賴碧霞、徐木珍,徐的職業是算命,賴今(2012)年拿到國家文藝獎,她在傳統民謠裡面來講算是生活得不錯的。我非常尊敬徐木珍,傳統胡琴手能像他有那樣厲害的耳朵、節奏者真的很少,他是貨真價實的國寶。

另外有一個名字,李文古,他是屏東六堆地區的客家人,這可能要查一下。他跟呂金守他們合作了很多客家說唱劇,銷售量也很驚人。

(我看論文上說叫「客家笑料劇」。)

對,他們在裡面就是先講故事,有對白,然後穿插歌曲,他們很多日本歌曲重新填詞,那歌詞很厲害,能和原曲貼得很近很近,像:「……」(沒聽清)早期他們填詞人對韻的掌握非常精準、紮實,我覺得現在在古典功力上沒有那麼強。呂金守寫詞,韻腳也掌握得很好。

按:經查,李文古是清初廣東梅縣客家人,真實人物,後來成為一系列客家民間故事主角,也在1960年代改編為客家笑料劇,而和呂金守合作的那位,叫李文光,是六堆萬巒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