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媽!我上市了!

2017-05-05 06:50

? 人氣

首先就是上市股價如何決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管人們怎麼批評投資銀行,他們在一家公司上市的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他們會針對公司的營運和未來的預期成長,進行詳盡的分析,然後提出估值模型以及建議股價範圍。

有了估值範圍還不夠,因為沒有買家的股價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接下來投資銀行家就會陪著公司團隊進行馬不停蹄的路演(road show),接連不斷地與機構投資人開會,簡報公司營運和上市預期,回答各種問題⋯⋯等。每一場路演會議結束時,投資銀行家就會立刻開始私下向機構投資人詢問認購意願(價格和數量範圍),根據累積的投資人的認購意願,投資銀行家將會逐步掌握IPO是否能成功,以及價格應該落在哪裡。

認購意願雖然沒有強制性,但就像金融業的許多環節一樣,沒有機構投資人會在沒有很好的理由下出爾反爾,賠上自己的信譽,所以通常路演過程可以協助投資銀行家建議團隊適當的上市價,並開始分配認購的額度。這整個過程在投資銀行的術語是「book building」,除了能確保首次發行成功,通常可以給予上市股價一定的信心支撐,讓公開市場的投資人能根據上市價進行較高或者較低的出價,不用憑空亂猜。

少了這個路演和book building的過程,公開市場的投資人(包含法人和散戶)將只能根據上市申請書的內容,和各種可以取得的公開資料,自己進行估值。但估完值後是不是有別人有類似的估值意見就沒得準,因此真要進場交易也綁手綁腳、半信半疑,可以想見股價和交易量將會有嚴重波動。

另外一個問題是:一般IPO上市案多半伴隨閉鎖期,既有股東在上市後三個月或半年內無法出售部分或者全部股票。這是因為暨有股東擁有大量私人公司的內線資訊,相對於公開市場的投資人有著資訊上的優勢,為了保護公開市場的投資人,一定都會有閉鎖期。在閉鎖期間隨著公司股票在市場上交易,股價上上下下,公開市場投資人對公司的公開營運有更多理解,也取得對公司股價的一定共識後,既有投資人才能開始出售手上持股。

但Spotify如果真的不發行新股而直接上市,就變成既有股東出售手上股票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給公開市場投資人,閉鎖期等於不存在。公開市場投資人是否願意接受這樣資訊嚴重不對稱的交易,或者接受交易但股價大打折扣,又或者成功上市後股價高度波動,以致於引來證管會調查是否有內線交易⋯⋯等,都是不確定性很高的事情。

但不論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上市,最後一輪私募估值高達八十五億美元的Spotify,肯定能在公開市場上取得夠高的市值和交易量,因此會是華爾街分析師花時間追蹤、分析的標的。Spotify的管理團隊也肯定不會在名片上印上股票交易代碼(SPTF?SPTY?),而在東證MOTHERS板上市的新創和其風險資本投資人們,也許恨不得跟他們交換身份也說不定。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