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士玲專文:大盤肉販的豬事會社―分解豬職人

2023-09-15 05:10

? 人氣

然而這還不夠吃,台灣每年仍大批進口食用豬肉與內臟,尤其豬腸消費量極大。養豬合作社聯合社曾公布,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吃掉三十六公斤多的豬肉。換算下來那是每月吃三公斤,細想,好像很合理,每天吃兩塊炕肉就達標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溫體肉是不是迷思?很難講。但有一件事是肉販的共識。動物死亡後,因為血液循環停止,體內呈現缺氧狀態,於是貯存在肌肉內的肝醣會分解,進而產生乳酸堆積在肌肉組織裡,形成酸性環境,這會讓肌肉的膠原蛋白裂解成蛋白質碎片,因此原本組織內的水分就會滲出,導致肉質逐漸變硬,也就是僵直化。僵直現象通常會在動物死亡後十二小時開始出現,二十四小時達到上限。僵直化確實會影響肉質口感。這也是主打早餐的黑白切比較好吃的原因之一。

黑白切彰化圖片(大辣提供)
養豬合作社聯合社曾公布,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吃掉三十六公斤多的豬肉。(大辣提供)

以桃園拍賣場的作業來說,抓豬人午前進場,大約一個半小時後拍賣結束,載豬人將豬隻分送到北部各個電宰場,所有宰殺約在晚上九點陸續完成,載豬人開始進行配送,環南市場的配送時間從午夜十二點開始,而大盤肉商的分切工作都會在隔日凌晨五、六點完成。有些零售商為了掌握豬隻肉質,甚至自己抓豬,也縮短了分切時間。

阿源邊講解邊工作,手和嘴巴都沒停。終於來到豬隻下半身,他拿來兩排背脊五花肉,「母豬這裡沒有瘦肉,公豬才有。」原來如此,公豬的五花肉多了一層瘦肉,這是零售商不會說的祕密。既然提到性別,母豬比較好吃嗎?「不會,公豬肉質更好。」當然,這裡說的是閹豬。

環南市場二樓獸肉區最大宗的肉商是豬肉,這裡也有牛、羊肉商,各有各的生態,也有不同的屠宰日與公休。

凌晨三點,整座市場突然沸騰了起來,一樓熟食區也燈火通明,進進出出的人潮漸多,大家動作都很迅速,這裡是大盤批發商集散地,沒有閒人來逛市場,除了我。

平時現下是熬夜寫稿的時段,而同時間是一大群職人例行上班時間。雖然他們的工時比一般上班族短,但同樣不輕鬆,都是在各自努力過著生活。

走過這群職人的工作流程,這才有來到餐桌的黑白切呢。

豬事流程表:

飼養

活體拍賣

屠宰

運送

分切修整

銷售

書本(大辣提供)
書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台灣豬,黑白切:日以繼夜的庶民美食》(大辣)

*作者為資深媒體出版人。曾任職漢聲雜誌、商業週刊出版公司、《壹週刊》美食旅遊採訪主任、華府作家協會會長(2012-2014)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