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昔日斷根草,今成芙蓉花

2015-10-02 06:30

? 人氣

二十五淑女墓。(MiNe (sfmine79)/維基百科)
二十五淑女墓。(MiNe (sfmine79)/維基百科)

如今,在「勞動女性紀念公園」蓮花紀念碑上鐫刻的是嶄新的碑文及受難者名單。碑文由高雄市市長陳菊撰寫,陳菊本身就是台灣女權運動和民主運動史上的風雲人物,她由美麗島事件的囚徒成為台灣第二大都市的首長,這段經歷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由她來為二十多前不幸罹難女性同胞撰寫碑文,可謂當之無愧。新的碑文是這樣寫的:「在此安眠的,是廿五位在勞動前線上奉獻生命的女性。一九七三年九月三日,她們乘坐高中六號渡輪,由旗津前往加工出口區上班,因渡輪傾覆,而於通勤過程中殉職。高雄市政府將罹難者合葬,名為廿五淑女墓,作為旗津居民重要的當代生活史蹟,及基層勞工為臺灣經濟成長奉獻生命的血淚見證。但淑女之稱,隱含刻板性別意識,而忽略女性勞動者的貢獻,及職場公安的重要。爾後,臺灣工運婦運蓬勃發展,高雄市政府在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等團體建議下,將廿五淑女墓正名改建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以紀念廿五名工殤烈士。國家文化總會亦於二○○六年標誌此處為女性文化地標,以懷念漁村女兒作為家庭支柱、經濟發展尖兵,堅強打拼的可貴情操。祈願我們能共同打造一個屬於勞動者的國家、屬於弱勢的城市,以不負這廿五個美好生命的逝去。」碑文用白話文寫就,事實陳述清晰簡潔,觀點評述一目了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兩篇碑文高下立現:前者語焉不詳,欲語還休,卻特別強調二十五名年輕女性的未婚身份;後者則直接點出這個悲劇的兩大啓示意義,一是勞動女性的堅韌卓絕、默默奉獻;二是當年台灣經濟騰飛的同時,勞動保障制度及職場公共安全的缺陷。誦讀完碑文,我漫步在周圍的花圃和步道之間,祈禱這樣的悲劇從此不再重演。

讓她們的靈魂得自由

我不喜歡「二十五淑女公墓」的命名方式,不僅因為陳菊在紀念碑文中所說的「淑女之稱,隱含刻板性別意識」,更因為這一稱呼背後是儒家文化中最讓我厭惡的男尊女卑的等級觀念,是一種當權者居高臨下的視角,以及由上到下恩賜的「被紀念的權利」,就如同馬英九對原住民說「我把你們當人看」一樣——他已然傲慢到以為自己還很謙卑,把別人當「人」看這一點,足已顯示他是何等偉大。

那麽,究竟誰才配得上「淑女」的稱呼呢?當然是由那些掌握話語權的男人說了算。所謂「二十五淑女公墓」的命名,是中國兩千多年來皇權專制文化和男權中心主義文化中的「貞節牌坊」的翻版。貞節牌坊不是平民百姓家想蓋就蓋的,必須由皇帝或地方官員恩准或嘉許,才能破土動工。千百年來,各地各家,為了可以修建一座更大、更高、更華美的貞節牌坊,不惜讓家中失去丈夫的女子立馬殉節而死——她死後才能跟那些金榜題名、出將入相的男子一樣「光宗耀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