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們》選摘(2):百年前電腦先驅-詩人拜倫女兒愛達

2015-10-03 05:40

? 人氣

150年前的詩人拜倫女兒愛達被認為是電腦先驅。(取自網路)

150年前的詩人拜倫女兒愛達被認為是電腦先驅。(取自網路)

詩意的科學

1833 年5 月1 日,芳齡十七的愛達.拜倫(Ada Byron)參加宮廷宴會,和其他年輕女孩一起被引見給英國皇室認識。愛達生性敏感,個性獨立,家人原本很擔心她能否進退合宜,結果根據她母親的說法,愛達的表現「算是中規中矩,差強人意」。當晚愛達見到的王公貴族中包括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她很欣賞他率直的作風。至於高齡七十九的法國大使塔列朗(Telleyrand),愛達覺得他像「老猴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身為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唯一婚生子女,愛達遺傳了父親的浪漫,母親為了調和她的浪漫天性,特別請家庭教師來教她數學。她那叛逆不羈的想像力,加上對數字的迷戀,讓她愛上了這門「詩意的科學」。在許多人眼中(包括她父親在內),浪漫時期的純淨感性與工業革命掀起的科技狂熱,其實相互衝突。但愛達置身於兩個時代的交叉口,卻感到怡然自得。

難怪愛達雖然在富麗堂皇的宮廷中初次踏入社交界,卻對幾個星期後的另一場盛會更為印象深刻。她在那次盛會中見到了巴貝奇(Charles Babbage)。喪偶的巴貝奇是數學和科學奇才,當時四十二歲,是倫敦社交圈名人。「愛達對星期三聚會的喜愛,勝過其他上流社會的豪華宴會,」愛達的母親對朋友表示:「她在那兒會碰到幾個科學界人士—包括巴貝奇,她喜歡和他在一起。」

詩人拜倫女兒電腦先驅愛達
詩人拜倫女兒、電腦先驅愛達。(取自維基百科)

巴貝奇每週舉辦熱鬧有趣的沙龍,邀請近三百位賓客參加,身穿燕尾服的紳士、披著華麗織錦的淑女,和作家、工業家、詩人、演員、政治家、探險家、植物學家,以及其他「科學家」(這是巴貝奇的朋友剛創造的名詞)共聚一堂。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指出,巴貝奇成功的把科學家引進上流社會,從而「確立了科學在社會上的地位。」

聚會當晚,他們通常會跳舞、閱讀、玩遊戲、聆聽演講,同時品嘗各種美食,包括海鮮、肉類、異國飲料和冰品。女士在台上玩角色扮演,穿上戲服重現名畫中的情景。天文學家架好望遠鏡,研究人員展示他們的電磁發明,巴貝奇則搬出機械娃娃供賓客賞玩。

聚會的焦點是巴貝奇展示差分機(Difference Engine)的部分模型,這也是他舉辦聚會的原因之一。差分機是巴貝奇在家中打造的巨大機械式計算機。巴貝奇總是以戲劇化的方式展示差分機,他會在差分機計算數字時轉動曲柄,然後等觀眾開始覺得無聊時,開始顯示機器如何根據輸入的指令,突然改變型態。對差分機特別感興趣的人會受邀穿過庭院,到過去是馬廄的棚子裡親眼見識巴貝奇正在打造的完整機器。

大家對於能解開多項式函數的巴貝奇差分機各有不同觀感。威靈頓公爵認為,將軍上戰場前或許可利用差分機來分析可能面臨的各項變數。愛達的母親拜倫夫人則對這部「思考機器」大為讚歎。

至於愛達(她後來有一段名言,指出機器永遠無法真正思考),根據一起出席展示會的朋友所言:「拜倫小姐雖然年輕,卻了解機器的運作,而且看出新發明的絕美之處。」

由於熱愛數學與詩,愛達得以看到計算機蘊含的美。浪漫科學時代的特色是對新發明和新發現展現高度熱情,愛達正是最佳範例。霍姆斯(Richard Holmes)在《奇蹟年代》(The Age of Wonder)中寫道,這個時期「為科學工作注入強烈的想像力與熱情。許多人對科學發現有強烈(甚至魯莽)的執著,驅動了科學發展。」

詩人拜倫女兒電腦先驅愛達
詩人拜倫女兒、電腦先驅愛達。(取自維基百科)

簡言之,這個時代和我們的時代頗為相似,工業革命的發展,包括蒸汽機、紡織機和電報的發明,改變了十九世紀的面貌,正如同數位革命(電腦、微晶片和網路)改變了我們的時代一樣。這兩個時代都有一群能結合想像力、熱情和神奇科技的創新者,創造出愛達口中的「詩意的科學」,以及二十世紀詩人布羅提根(RichardBrautigan)所謂「深情優雅的機器」。

浪漫詩人拜倫

愛達遺傳了父親的才情與叛逆,但她對機器的熱愛就和拜倫無關了。事實上,拜倫是抗拒機械化的盧德派(Luddite)。1812 年2 月,二十四歲的拜倫在英國上議院首度發表演講時,曾為四處搗毀紡織機的盧德派份子說話。當時諾丁罕的工廠老闆在推動一項法案,希望把摧毀自動織布機的行為,明訂為可以處死的罪行,拜倫以輕蔑的語氣嘲諷這些老闆:「他們把這些機器視為自身掌握的優勢,從此不必雇用太多工人,導致工人丟掉飯碗。」拜倫宣稱:「被拋棄的工人眛於無知,非但未因有益人類的種種改善而歡欣鼓舞,還認為自己是機械進步下的犧牲品。」

兩星期後,拜倫出版了史詩《恰爾德.哈羅德遊記》(ChildeHarold’s Pilgrimage)的頭兩章,浪漫描繪他在葡萄牙、馬爾他和希臘的遊歷。拜倫後來指出,他「早上醒來,發現自己在一夕間爆紅。」俊美迷人、迷惘憂鬱,又勇於嘗試各種性探險的拜倫,在創造詩中主角的原型時,自己也過著拜倫式的英雄生活。他成為倫

敦文學界的寵兒,從早到晚邀宴不斷,而其中最令他難忘的是卡羅林.蘭姆Caroline Lamb)女爵的豪華晨間舞會。

雖然卡羅林嫁給有權勢的貴族,丈夫後來還當上首相,她卻瘋狂愛上拜倫。拜倫認為卡羅林「太瘦了」,然而她有違傳統的曖昧性向(她經常喜歡裝扮得像小廝),十分吸引拜倫。他們發展出狂亂的婚外情,戀情結束後,卡羅林依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持續跟蹤糾纏拜倫。她有一句形容拜倫的名言是:「又瘋又壞,認識他很危險。」確實如此,但她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拜倫在卡羅林女爵的宴會上,注意到一位沉默寡言的年輕女子, 他記得她「穿著比較樸素」。十九歲的安娜貝拉. 密爾班(Annabella Milbanke)出身豪門。宴會前一晚,她正好讀了《恰爾德.哈羅德遊記》,心中有複雜的感受。「他太過矯揉造作了,」她寫道:「最擅長描寫深情。」在宴會中看到拜倫迎面走來時,安娜貝拉內心危險交戰。「我沒有央人為我引薦,因為所有女人一定都瘋狂追求他,希望有幸在他的抒情詩中被記上一筆。」她給母親寫信時表示:「我一點也不想出現在他的詩裡。雖然有機會的話,我不排斥和他認識,但我無意成為恰爾德.哈羅德神壇上的祭品。」

結果事情的發展確實如她所願。拜倫經正式介紹,認識安娜貝拉後,認為她可能是妻子的適當人選。這是拜倫理智戰勝浪漫情感的極少數時刻。安娜貝拉似乎不會挑動他的熱情,反而能馴服他熾烈的情感,保護他不至於過度放縱,還能協助他償還沉重的債務。

他有點言不由衷的寫信向安娜貝拉求婚,而她明智的拒絕了,於是拜倫開始四處留情,發展出幾段不太恰當的關係,包括與同父異母的姊姊奧嘉絲塔.雷伊(Augusta Leigh)的誹聞。但一年後,安娜貝拉又重新觸發拜倫的追求行動。

拜倫一方面想克制自己氾濫的情感,另一方面,由於在債務泥沼中愈陷愈深,即使缺乏浪漫的情感,他也理智看出這段關係的好處。「唯有結婚,而且是很快結婚,我才能得救,」他對安娜貝拉的姨媽表示:「如果您的外甥女首肯,她是我比較中意的人選;否則的話,我第一眼看到哪個似乎不會當面吐我口水的女人,大概就是她了。」拜倫勛爵居然也有不那麼浪漫的時刻。於是,拜倫和安娜貝拉在1815 年1 月成婚。

拜倫以他的拜倫式作風為這段婚姻揭開序幕。「晚餐前,我在沙發上得到拜倫夫人。」他如此描述大喜之日。新婚夫婦在兩個月後造訪拜倫同父異母的姊姊時,彼此的關係依然熱絡,因為安娜貝拉差不多就在這段時間懷孕。不過,在此同時,安娜貝拉也開始懷疑丈夫與奧嘉絲塔之間的情感已超越手足之情,尤其是有一次,拜倫居然躺在沙發上,要求兩人輪流親吻他。他們的婚姻開始出現裂痕。

對於安娜貝拉曾修習數學這件事,拜倫一直覺得很有趣,兩人交往期間,他曾拿他鄙視精確數字這件事開玩笑:「我知道二加二等於四—假如辦得到的話,我很樂於證明它,」他說:「雖然我必須說,假使我能找到法子,把二加二變成五,我會從中得到更大的樂趣。」稍早時,他還暱稱妻子為「平行四邊形公主」。然而當婚姻開始變調,拜倫更細膩說明了這個數學意象:「我們是兩條並排向前,無盡延伸的平行線,從無交會的一天。」後來,他在史詩《唐璜》的第一章中嘲笑她:「數學是她的最愛⋯⋯ 她是一部活的計算機器。」

即使女兒在1815 年12 月10 日出生,仍然挽救不了這段婚姻。拜倫以心愛的同父異母姊姊的名字,為女兒取名為奧嘉絲塔.愛達.拜倫。拜倫夫人確信丈夫不忠後,從此都稱女兒為「愛達」。五個星期後,安娜貝拉打包行李,帶著小嬰兒愛達逃回娘家。愛達從此再也沒見過父親。拜倫夫人寫了幾封工於心計的信給拜倫,威脅要公開他疑似亂倫的行徑和同性戀情,希望藉此達成分居協議,並取得女兒監護權(她因此獲得「數學界的米蒂亞*」的名號),拜倫因此離開英國,遠走他鄉。

愛達—理性與浪漫的結合

拜倫夫人下定決心,絕不讓愛達變得像父親一樣,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要愛達苦讀數學,彷彿數學是對付詩意想像的解藥。愛達在五歲時顯露出對地理學的偏愛後,拜倫夫人就下令增加更多算術課來取代地理課,家庭教師很快就驕傲的報告:「她能把五、六行數字加起來,計算出正確數字。」儘管如此,愛達仍然逐漸顯露父親的某些劣根性。她十幾歲時,就和家庭教師偷偷談戀愛,被逮到後,教師遭掃地出門,愛達則試圖離家與老師私奔。除此之外,愛達情緒起伏很大,身心深受不同疾病所苦。

愛達認同母親的信念:浸淫在數學中,有助於馴服她拜倫式的傾向。結束和家庭教師的危險關係後,愛達在十八歲時因深受巴貝奇差分機啟發,自行決定學習一系列新課程。她寫信給新教師時提到:「我不能只想快快樂樂、心滿意足的過日子,我發現唯有密切投入具科學本質的科目,才能防止我天馬行空的想像⋯⋯ 對我而言,首要之務似乎是研讀數學。」教師也同意這帖藥方:「妳說得對,目前高度智識性的學習是妳的主要資源和最佳防護。因此,最適合妳的科目莫過於數學。」教師開的處方是歐幾里得幾何學,加上三角函數和代數。師生倆都認為,對太過浪漫、擁有強烈藝術熱情的人而言,這帖藥方應能見效。

拜倫夫人曾帶愛達到英國中部的工業區旅行,愛達親眼見識到新工廠和新機具後,燃起對技術的濃厚興趣。尤其令她難忘的是自動織布機能利用打孔卡,指揮機器創造出想要的花樣,她把機器作業的方式素描起來。當時盧德派份子由於恐懼新技術危害人類,執意搗毀這類織布機,她的父親拜倫在上議院發表著名演說時,還特地為盧德派辯護。但愛達卻以詩意的眼光看待一切,而且從中看到了這類機器日後與「電腦」的關聯。「這種機器令我想到巴貝奇和他的機械論。」

當時,索麥維(Mary Somerville)是英國極少數的著名女性數學家兼科學家之一,愛達見到她之後,對應用科學的興趣進一步被激發出來。索麥維當時剛完成她最偉大的著作之一《論各物質科學間的關聯》(On the Connexion of the Physical Sciences),她在這部劃時代的巨著裡,把天文學、光學、電學、化學、物理學、植物學和地質學的發展連結起來, * 為當時各種非凡的努力與科學發現,提供了統一的見解。她在書中開宗明義的說:「尤其在過去五年,現代科學逐漸傾向於簡化自然律,以通用法則來統合原本互不相干的分支,在這方面有驚人進步。」

索麥維與愛達亦師亦友,她啟發並鼓舞愛達,也扮演心靈導師的角色。她經常和愛達見面,送愛達數學書籍,設計數學問題給愛達破解,還耐著性子解釋答案。索麥維也是巴貝奇的好友,1834 年秋天,索麥維和愛達經常參加巴貝奇的週末夜沙龍。索麥維的兒子葛利格(Woronzow Grieg)則協助愛達定下來,他向劍橋老同學提議,愛達是娶妻的適當(至少是有趣的)對象。

對潛藏事物的直覺

愛達為了安頓身心,重新研習數學,並說服巴貝奇教導她。她寫信給巴貝奇:「我的學習方式比較奇特,我認為也必須找個特別的人,才能教導我。」不管是因為服用的鴉片或因為她的血統,或者兩者皆是,她對自己的才華產生過度評價,稱自己為天才。她在給巴貝奇的信中寫道:「不要認為我太過自大⋯⋯ 但我相信在進行這類探索時,我的確有能力隨心所欲,我在這方面顯然頗有品味,幾乎可說是熱情,我想甚至可以說,我一直都有一些這樣的天分。」

巴貝奇沒有答應愛達的要求,這或許是明智之舉,他們的友誼因此才得以延續,為未來更重要的合作關係鋪路。愛達另外找到一位一流的數學老師:笛摩根(Augustus De Morgan),這位耐性十足的紳士是符號邏輯學的先驅。他曾經提出一個觀念:代數方程式能應用於數字以外的事物上;而愛達日後也把這個觀念發揚光大。換句話說,符號之間的關係(例如a + b = b + a)可能代表某種邏輯關係,可以應用在非數字的事物上。

愛達從來不是崇拜者所宣稱的那種偉大數學家,但她是渴望學習的好學生,有能力理解微積分的主要基本概念,由於擁有藝術美感,她喜歡想像方程式描繪的曲線波動軌跡。笛摩根鼓勵她專心研究破解方程式的規則,但她更渴望探討方程式背後的觀念。同樣的,在學習幾何學的時候,愛達常常要求以圖解方式觀看問題,例如,球體中相交的各個圓如何把球體切割為不同形狀。

愛達懂得欣賞數學之美,這是許多自認是知識份子的人都沒有的天分。愛達明白數學是一種美好的語言,能描述宇宙的諧和,有時還蘊含一種詩意的美感。儘管母親費盡心思,想要擺脫父親對她的影響,愛達依然是拜倫的女兒,生來就擁有詩意的感性與浪漫,正如她能想像「幽暗如酒的大海」* 或「她舉步果然美麗,像夜」 † ,在她眼中,方程式也是描繪大自然宏偉壯麗的筆觸。數學的吸引力

更能觸動她心靈深處。「透過數學的語言,我們能充分表達自然界的偉大真相,」她說,而且我們因此得以描繪在創世過程中展開的「相互關係的變化」。

把豐富的想像力用於科學研究,是工業革命和電腦革命共同擁有的特色,而愛達日後也成為電腦革命的先驅。正如她對巴貝奇所說,她擁有父親所沒有的天分,能夠理解詩與分析的關聯性。「我不認為父親對詩的造詣能勝過我的分析能力。對我而言,兩者密不可分。 」

愛達告訴母親,重新研習數學激發她的創造力,並帶來「想像力的巨大發展,以致於我覺得只要我繼續研究,毫無疑問,我將在適當的時候成為詩人。」她對於把想像力運用於科技的觀念十分感興趣。「什麼是想像力?」她在1841 年的文章中問道:「想像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能把各種事情、事實、想法、觀念,做各種原創且不斷變動的新組合⋯⋯ 貫穿我們周遭潛藏未現的世界,也就是科學的世界。」這時候,愛達已經自認擁有特殊、甚至超自然的能力,她稱之為「對於潛藏事物的直覺」。愛達對自己的天分有高度評價,就一位維多利亞時代貴族階層的婦女及母親而言,她的抱負極不尋常。

「我相信我擁有獨特的綜合特質,恰好適合成為卓越的發現者,挖掘大自然潛藏的真相。」1841 年,她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我可以把來自宇宙各個區域的光線匯聚於一個巨大的焦點上。」基於這樣的心態,她決定再度和巴貝奇聯絡,這時距離她首度參加巴貝奇家的週末夜沙龍,已有八年之久。

*本文選自天下文化出版的《創新者們》一書,本書作者為以撰寫《賈伯斯傳》而聞名的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他畢業於哈佛大學文學院,後以羅德學者身分在牛津大學進修,並取得哲學及政經碩士學位。曾任《時代》雜誌執行總編輯、CNN董事長兼執行長,在歐巴馬總統上任後,被指派擔任美國廣播理事會(BBG)主席。他不僅是傑出的記者,更是備受讚譽的傳記作家,寫作功力一流。著有《賈伯斯傳》(Steve Jobs)、《愛因斯坦》(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富蘭克林傳》(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季辛吉傳》(Kissinger: A Biography)等暢銷傳記。

創新者書封與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