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不透明、勢力大的還能干政!內行人揭穿「台灣宮廟」嚴重問題,難怪修法那麼難…

2018-11-16 12:20

? 人氣

其一,可以「精緻化」、「在地化」、「國際化」的台灣宮廟文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想想論壇)
(圖/想想論壇)

因家中長輩緣故,我自小成長與宮廟息息相關,虔誠的信仰必與生活相結合,形成文化的一環,像家中月曆總有神明生日標記,建醮、點光明燈等耳熟能詳,連一柱清香的好壞都能分別,我同時敢自信地說,正統宮廟信仰文化絕對是勸善且凝聚鄉里。

然而,以「陣頭」為例,便是長期遭受輕蔑的台灣宮廟文化之一,「8+9」即八家將,更是帶有貶意的網路詞彙,但宮廟文化的精緻或庸俗其實盡皆在人,既有如電影《陣頭》般鼓舞人心的真實故事,也有許多宮廟孳生黑道的戲劇。

因此宮廟文化的精緻化端賴是否有優質人才投入,且是一套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可先藉由《通靈少女》等大眾傳播推波助瀾,扭轉少數宮廟文化給人的負面刻板印象,吸引人才投入,同時政府支援宮廟培植原有與新進人員處理宮廟事務,宮廟管理上甚至應推行「專業經理人」。

此外,宮廟貼近信眾,常是地方中心,強大的文化滲透力與宮廟作公益,行善積德的天職,除可打造為民間版的社會福利外,精緻的宮廟文化定以在地化為依歸,「只有在地化,才能國際化」絕對是必須服膺的真理。如日本各地的祭典多半源自民間信仰或風俗,台灣人甚至會遠赴日本參加地方祭典。

只要讓宮廟文化結合在地,精緻且富特色,最終必然可行銷國際,催生出地方創生的新局。

再者,由於民間信仰屬於多神教,神明沒有這般高高在上,較有自己個性。眾神的故事線或時間軸也如同希臘羅馬故事一般,錯綜複雜。人才投入後有機會創造出屬於台灣的「神明宇宙」,以台灣的故事影視流行揚威國際,文化的軟實力更能外溢至經濟成果之上。

其三,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

《通靈少女》中有個讓台灣民眾難以啟齒,但貫穿全劇的題材,即宮廟的財務,女主角謝雅真儘管不情願仍須當「仙姑」,也是因積欠債務必須藉她「招攬」民眾,這相當程度反應出部分宮廟的問題所在。

因「人就是江湖」,擔任主委,受信徒簇擁的風光與虛名,參與信仰聯誼會;成為地方重要勢力,受官民景仰的影響力;或是可動用廟方財務,甚至支領薪資的金錢誘惑,名與利讓多少人勘不破,最後陷入萬丈深淵,也讓本應單純的信仰中心宮廟染上許多奇怪的色彩,導致經營不善。

我個人曾因廟方主委不克出席,代理主委參加宮廟聯誼大會,主辦的偏鄉廟宇建築宏偉、雕梁畫棟,當日更有禮儀小姐舉牌帶領,兩旁信眾列隊鼓掌歡迎,司儀唱名後隆重上香,再請至專屬房間用餐,美酒佳餚紛至沓來,四方信眾畢恭畢敬,場面甚大迄今印象深刻,讓人不禁有些飄飄然,更讓我領略到宮廟的不同面向。

信仰其實超乎俗世,本應審慎對待,但既然「下凡」來拯救世人,不如讓「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屬於宗教自由的宗教事務政府當然無權干涉,但落於俗世的事物都應遵守世俗規範,更甚者,特別是數量最多的宮廟,若能成為具制度的宗教團體,定能吸引更多民眾信仰,也更為彰顯台灣宗教自由。

最後,宗教與政治的紛爭歷經千年,彼此間應該要自重且自律,目的若都在追求至善,絕對有機會達成共識。不過同時我必須真誠地說,我國是政教分離的國家不可動搖,尊重宗教自由的確無可妥協,但絕無「治外法權」,這才是民間信仰,甚至是台灣人民整體之福。

作者介紹|紹沖

2009年已投資緬甸東枝地區,2016年加碼投資緬甸。曾赴緬甸仰光、奈比多(首都)、蒲甘、東枝實地考察基礎建設、房地產等。刻正學習緬文。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通靈少女》映照出的台灣宮廟文化)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