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錢變多,你的財富不一定會增加!一文解析常見的貨幣謬論

2024-04-14 09:10

? 人氣

金錢是財富的本質,這個觀念是產生一系列理論和實踐的幾個觀念之一,這些理論和實踐被稱為柯爾培爾主義(Colbertism)或重商主義,它們形成最早所謂的政治經濟學學派。柯爾培爾是路易十四執政期間法國傑出的財政大臣,他堅信一個國家要富裕,必須擁有大量的貨幣。他的理論之所以被叫作重商主義,是因為它以商人看待生意的眼光來看待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每個商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支出與收入之間的差額來衡量他的富足程度。為了把金錢留在國內,柯爾培爾和重商主義者都宣導如今被稱為保護主義的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今,一般的美國民眾都明白,國家間的貿易跟個體間的貿易一樣,貿易雙方都可以從交易中獲益。但重商主義的一些謬論,像「一國賣的比買的多,就可以致富」以及「積累貨幣的『貿易順差』」,依然很受歡迎,這些謬論已經成為美國保護主義的一個理論基礎。儘管更聰明的保護主義者現在已用其他理由支持保護性關稅,但上述古老謬論至今仍吸引著大眾。這些人仍然認為,提高關稅可以阻止國內人民在國外花錢,迫使他們把錢留在國內,從而使該國變得更加富裕。這種謬論一直存在的一個原因,是一直使用誤導性詞彙「貿易順差」(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來表示出口大於進口,用「貿易逆差」(un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來表示相反的情況。

有一個很常見的貨幣謬論是關於利率的。利率可以被定義為每年支付的一筆金額與該筆金額所能購買的貨幣總額的比率,因此利率往往被叫做「貨幣的價格」。有人由此推斷,利率取決於市場上貨幣的數量。雜誌說華爾街的「銀根鬆」(money is easy),意思就是利率低,或者容易借到錢;「貨幣市場吃緊」(the money market is tight),是指很難借到錢。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如今生活成本高,並不是貨幣太多的緣故,因為如果貨幣真的充足的話,它會變得很廉價,也就是利率會很低。可能大多數不愛思考的商人相信,貨幣充足,利率就低;貨幣匱乏,利率就高。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的,它跟事實矛盾。

我們應該記住,利息不僅僅是貨幣的價格(price of money),而且是以貨幣計算的價格(price in money)。舉個例子,假設借100美元,每年都需要支付5美元。這時候,利率以5美元除以100美元算出;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都是用貨幣表示。而通貨膨脹最終對雙方都產生同樣的影響。

我們應該注意「貨幣的價格」這個詞,因為它有兩個含義。它可以指利率,即兩筆錢之間的交換比率─以貨幣收入計算的貨幣資本價格;還可以指貨幣對其他物品的購買力─某個給定貨幣量能夠交換的其他物品數量。正如我們將看到的,貨幣充足,將降低貨幣在後一種意義上的價格,也就是對物品的購買力。然而,不必因此降低貨幣在前一種意義上的價格,也就是利率。

我們將發現,貨幣數量的重要性並不在所謂的貨幣市場(貸款市場),在於一般物價水準。奇怪的是,大眾想的完全相反。人們認為,貨幣大幅影響了貨幣市場,但與高昂的生活成本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關係。

上述種種貨幣謬論我們都得小心避免。每一個關於貨幣的主張也都應該警惕。比如,「生」3錢是個流行語,一直在用,卻沒有任何定義。嚴格來說,只有造幣廠的人能夠「生」錢。我們(造幣工人之外的人)可能會獲得財富,但除非偽造貨幣,否則我們無法在字面意義上「生」錢。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文明,方方面面都涉及錢。錢已經成為一種面紗,掩蓋世界上其他更重要的財富。

作者介紹: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1867~1947)

著名經濟學家、數學家、耶魯大學教授。他提出的「費雪方程式」,提高人們對貨幣數量與一般物價水準之間關係的認識。著有《利息理論》《貨幣的購買力》《繁榮與蕭條》和《貨幣幻覺》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貨幣縮水:當代貨幣學大師歐文.費雪對貨幣、利率與物價的預言》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