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玩具都想玩?心理師教學:用這些遊戲觀察小孩發育是否正常

2024-03-09 09:50

? 人氣

對於事物的固著性,容易造成孩子對周遭事物產生排他性,疏於注意與關注。例如除了車子以外,孩子對於其他的玩具不感任何興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孩子「沾醬油」似的玩──持續性注意力短暫

當你觀察到孩子玩遊戲時,每項遊戲持續的時間都很短暫,例如扮家家酒玩一玩,鍋碗瓢盆沒有收,就跑去疊積木;車站蓋到一半,又放棄堆疊積木,跑去玩車子;車子開到一半,又違規停在路邊,跑去玩娃娃……

像這樣,看到孩子對於每樣東西就像沾醬油,碰一下,碰一下,就放棄了。

如果你發現孩子每一樣玩具、每一種遊戲都玩,只是玩的時間很短暫,這時就必須思考是否在專注力上出現了問題。

沒有人想被討厭

若孩子在幼兒園,沒有人願意和他玩,要先釐清孩子是否有玩遊戲的能力。從最基本的功能性遊戲開始,逐漸增加孩子的想像、扮演、建構或彼此追逐,例如紅綠燈、鬼抓人、老鷹抓小雞、警察抓小偷等遊戲內容。

如果孩子被排擠的原因是因為過度衝動,無法遵守遊戲規則而造成其他孩子討厭、反感,這時我們要加強的是孩子的自我控制及覺察能力。

以過動兒為例,他們往往知道遊戲規則,但因為缺乏自我控制,很容易讓其他孩子反感、討厭。我們必須從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行為開始,逐漸訓練,以及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當孩子被討厭的原因是堅持自己的玩法,例如亞斯伯格症的固執,這時要引導孩子學習讓其他孩子接受自己的玩法。例如學著這樣說:「小朋友,除了A玩法之外,我們也可以考慮B玩法,也很好玩哦。我們可以輪流玩,這樣就可以玩兩種遊戲。」

面對亞斯兒,我們並非總是順著孩子,讓他想幹麼就幹麼。要引導孩子學習說服他人,讓對方也可以接受自己想到的遊戲內容。

玩遊戲並非一定得如何不可,只要好玩,沒有強迫別人接受,有彈性地玩,接受不同的輪流方式,小朋友會是非常樂意的。

遊樂設施的玩法觀察

幼兒園及公園的遊樂設施,特別是盪鞦韆、蹺蹺板、溜滑梯,總是孩子們的熱門首選之一。

面對不同的遊樂設施,孩子需要具備不同的社交技巧及人際關係能力。

*盪鞦韆

對於傾向一個人,不善於和其他人互動的孩子來說,選擇盪鞦韆或許是一場獨自的享受。盪著盪著,假如公園當時沒有其他孩子,鞦韆要盪到什麼時候都不成問題。

但如果這時站在旁邊的孩子一直看著自己,明示、暗示著:「小朋友,該換人了吧?」孩子當下得練習判斷是否該輪流換別人來玩了。

同樣地,孩子也要學會當發現盪鞦韆有其他小朋友在玩時,自己該如何表現出「換我玩」的訊息。有些孩子會依賴著爸媽,希望大人能夠協助開口說。但孩子終究得要練習勇於表達,爭取自己的權利,畢竟父母也不太可能都在孩子的身旁。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