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啦啦隊紅什麼?啦啦隊女孩工作內容全曝光,不只在賽事跳舞應援

2024-03-10 11:00

? 人氣

從過去純粹的表演,如今的啦啦隊女孩已經不僅僅是在場上熱情應援,更是扮演著多重角色,如主持、演戲、唱歌、協助銷售商品等。這種轉變使得啦啦隊女孩在娛樂圈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自身所帶來的粉絲和流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資料照/顏麟宇攝)

從過去純粹的表演,如今的啦啦隊女孩已經不僅僅是在場上熱情應援,更是扮演著多重角色,如主持、演戲、唱歌、協助銷售商品等。這種轉變使得啦啦隊女孩在娛樂圈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自身所帶來的粉絲和流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資料照/顏麟宇攝)

「培養一支冠軍球隊,需要多少出色球員同時達到巔峰的匯集?至於啦啦隊,年復一年,反正都有年輕貌美女性前仆後繼地投入這舞台。」-國立台灣師大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 陳子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早有組織的啦啦隊是在19世紀的普林斯頓大學誕生,當時清一色都是「男性」擔任啦啦隊,直到1920年代,明尼蘇達大學啦啦隊首度有女性參與,原因是二次大戰期間由於大量男性被徵召入伍,才由女性頂起了為場上運動員加油打氣的工作。

隨著運動職業化,以場內的陽剛球賽,搭配場邊的女性啦啦隊,這一兼二顧的點子,更穩固了以男性為目標觀眾群的運動產業。不只是棒球,這兩年P. LEAGUE+與T1聯盟帶起職籃風潮之餘,啦啦隊同樣是各隊籌備過程中必須打勾的條件,甚至從2010年代起,從La New熊、Lamigo桃猿到樂天桃猿,許多大砲等級的攝影機可是全部對準啦啦隊,場上戰況反倒成為其次,才因此有網友們所戲稱的「樂天女孩附屬棒球隊」現象,反映出台灣啦啦隊極高的「市場性」。但畢竟,有需求才有供給,在全世界的棒球國家都面臨球迷老化的共同挑戰下,回到核心,啦啦隊做為運動賽事中的「儀式性」、「情緒性」、「市場性」的存在,該如何讓粉絲在3個小時的球賽中不無聊可以一直看下去?該如何讓更多人願意進場看球?以及對啦啦隊來說要如何找到自己角色存在的意義?甚至是要如何將粉絲流量轉換成收益(正妹經紀或宅經紀)?都是直得被討論的問題。

啦啦隊經紀是如何運作?啦啦隊女孩們的工作內容又是什麼?

國內經營最久的職業聯盟,中華職棒已經打到34年,啦啦隊女孩的角色也逐漸轉變,不再僅限於傳統的舞蹈表演,開始步入綜合娛樂產業的領域。從過去純粹的表演,如今的啦啦隊女孩已經不僅僅是在場上熱情應援,更是扮演著多重角色,如主持、演戲、唱歌、協助銷售商品等。這種轉變使得啦啦隊女孩在娛樂圈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自身所帶來的粉絲和流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知名啦啦隊總監及經紀人「恩豆」分享,啦啦隊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啦啦隊女孩要贏得觀眾的關注,需要抓住幾個要素。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展現出真誠的笑容。笑容不僅可以緩解緊張感,更能夠傳遞出正面的情感,讓觀眾感受到快樂與活力。在球場上,啦啦隊員透過觀察觀眾席上的球迷,抓住亮點,進行有趣的互動,例如看到穿著敵隊球衣的球迷,用眼神或是表情試圖帶動一起參與。這種互動不僅能夠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還能夠創造出一種共鳴,使觀眾更有參與感,加深他們對啦啦隊的印象。

現在啦啦隊女孩需要具備更加全面的能力和技能。不僅要有出色的舞蹈和表演技巧,還需要具備優秀的溝通能力和主持能力,以應對不同場合的需求。此外,她們的形象和風格也需要與時俱進,符合當下觀眾的喜好。這種全方位的發展,將有助於啦啦隊女孩在娛樂圈中更具競爭力,並為她們帶來更多的機會。啦啦隊女孩作為綜合娛樂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正經歷著從傳統到多元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笑容和有效的互動成為關鍵,能夠拉近她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創造共鳴,贏得更多的喜愛和支持。同時,她們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跟隨娛樂產業的變化,以保持競爭力,並在這個多元化的領域中繼續發展壯大。

要怎麼把運動推廣下去,紮根在年輕人的心裡?是先迎合大眾口味,之後再讓觀眾慢慢喜歡上球賽?是有人進場就好了,還是回歸比賽本質必較重要呢?

在推廣運動的過程中,是否必須倚賴啦啦隊這一元素,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運動不僅僅是比賽,更是一種文化和娛樂,因此,我們應該從運動的本質出發,思考如何將觀眾帶入比賽的氛圍。球賽本身擁有著豐富的情感和價值,觀眾對於比賽本身的投入與感受,才是運動推廣的核心。不可否認,當啦啦隊能夠更積極地與球團互動,展現出女孩個體的特色,就能夠為比賽帶來更多的活力和娛樂元素。不過「恩豆」也分享,從經紀人角度來看,在一些敏感場合,保護女孩的尊嚴和權益,也是至關重要的,透過與球團的溝通,選擇合適的活動,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經紀人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需要協助球團選擇合適的活動,同時保護女孩的利益。經紀人的存在,可以過濾一些不適合的事項,確保女孩參與的活動符合她們的特點和價值觀。此外,建立彼此之間的互信關係,也是經紀人不可或缺的任務,有助於保護女孩的權益,並確保她們參與活動時能夠感到安心。

推廣運動可以有多種方式,啦啦隊是否必要,應該根據運動的本質和觀眾的需求來思考。啦啦隊的角色可以是增添活力和娛樂元素的一種手段,但同樣重要的是保護女孩的尊嚴和權益。經紀人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協助選擇合適的活動,建立互信,確保女孩參與推廣運動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保障和支持。

運動場上,男生打球,女生加油,究竟在運動場域中的性別分工,向社會傳遞出怎樣的訊息呢?啦啦隊的存在是支持與強化運動場上男子氣概的輔助性產物嗎?

陳子軒教授提出了一個議題,希望大家可以重新審視在運動場上常見的啦啦隊性別文化。當我們習以為常地看到富邦Angels、樂天女孩、Passion Sisters、Formosa Sexy等啦啦隊時,或許可以藉此反思。例如,在企業女壘聯賽中,為何不見到新北凱薩「勇士」、台北台產「小鮮肉」、福添福嘉南「鷹雄」等啦啦隊,為在烈陽與暴雨下拚戰的女壘球員勁歌熱舞?在女子超級籃球聯賽(WSBL)裡,為何不見到台元「王子」、國泰「帥哥」等啦啦隊,為著林蝶、林育庭等球員來加油應援?這些問題更深刻地呼喚我們反思對於運動場上的性別角色定位是否太過狹隘。

近年來,「男生打球,女生加油」的觀念逐漸受到質疑。在U12世界少棒錦標賽中,中華隊專屬啦啦隊「CT Girls」的大姊姊們為小朋友加油的場景,引發了對於性別平等的思考。為何不見到大哥大姐、阿公阿嬤一同勁舞,為這群小朋友鼓勵呢?這樣的情況,是否反映了我們對於台灣下一代的狹隘期待,以及在運動場上對於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

在亞洲市場,女性啦啦隊普遍受到歡迎,然而,歐美賽事已經開始出現男性啦啦隊員,顯示了對於性別多元性的尊重。限制單一性別在啦啦隊中的參與,可能引發性別歧視的爭議。值得觀察的是,像是富邦的啦啦隊長Travis,也吸引了廣大粉絲,這證明男性啦啦隊成員同樣具有潛在的吸引力。然而,台灣的觀賽文化與歐美國家相比,仍處於發展階段,需要透過多樣化的手段來吸引觀眾,啦啦隊的型態與形式仍在不斷探索與發展之中。無論是台灣的啦啦隊文化還是運動場的性別平等,都值得進一步關注和探討。在多元化的社會中,我們應該尊重不同的價值觀,並致力於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和平等的運動環境。

啦啦隊在歷史上的轉變。隱形賽局:揭開運動產業議題的真相(圖/健行提供)
啦啦隊在歷史上的轉變。(圖/健行提供)

在運動產業中,行銷尺度要如何拿捏才不會喧賓奪主?還是運動產業本身就需要仰賴最原始慾望的包裝呢?

「Sex Sells」,是一個在行銷領域中不變的法則,然而在運動產業裡,如何平衡尺度,避免喧賓奪主,成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更令人深思問題是,我們的職業棒球甚至整個運動產業是否脆弱到需要依賴最基本慾望的包裝?或許正因如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運動產業的本質和價值觀。

回想1977年的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Wag the Dog),以政治、公關和媒體為主題,探討了媒體和公關業勢力的過大,導致政治人物被操縱的情節。在這個故事中,「搖尾巴的狗」象徵著政治人物被控制,而「尾巴來搖狗」則代表公關和媒體的影響力超越了政治權力。這樣的比喻在當前的運動產業中亦值得思考。我們應該問,運動本身應該是核心,還是「正妹啦啦隊」成為了焦點?

運動產業中女孩和球隊之間的關係確實能夠為產業帶來活力。優秀的人才帶來的效益遠遠超越了他們的薪水。然而,我們也需要反思,是否過度地將焦點放在了性感的包裝上,而忽略了運動本身所蘊含的價值和意義。在追求吸引眼球的同時,我們是否忽略了運動精神、團隊合作、奮鬥和汗水所代表的深刻內涵?

在探索這個議題時,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運動產業中建立一個平衡,既能吸引觀眾,同時也能保持運動的純粹性和真實性。這需要運動團隊、啦啦隊以及相關方共同努力,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挑戰,但透過深入思考和討論,我們有望在運動產業中找到一種更加平衡、更具價值的方向。

作者介紹|曾荃鈺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親子天下翻轉教育、運動視界、換日線專欄作家,台體大兼任講師、兩屆金鐘獎入圍「空中荃運會」體育節目主持人,十三年奧林匹克研討會經歷,曾在奧運發源地希臘奧林匹亞撰寫體育研究,受邀捷克布爾諾談「奧林匹克教育」,訪談超過一百五十位頂尖運動員寫成報導故事,注意到所有選手都曾有過生涯規劃問題,因此成立「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陪伴運動員跨越困境、探索生涯、連結資源並面對真實的未來。著有《場外人生:運動員送給迷惘的我們20種力量》(健行出版)。

現職:

中華奧會教育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理事長、中區50嵐集團企業關係部副執行長、Podcast 節目「空中荃運會」主持人、業餘鐵人三項選手。

作者介紹|歐嘉竣

校外體育系發起人,政治大學地政系畢業,同時也是男子桌球隊隊長,曾任職於運動行銷公司、立法院,大學時期接觸到「品格籃球」而開始關心運動員或喜歡運動的族群,發起「校外體育系」平台,透過校園職涯講堂、體育活動舉辦,倡議讓體育成為生涯的一環,幫助體育愛好者能拉近與真實運動產業的距離。

現職: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祕書、業餘桌球選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行《隱形賽局:揭開運動產業議題的真相》。(原標題:賽事的流量密碼?啦啦隊與賽事本身誰才是老大?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