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無目的參加活動,代表你還停在學生等級!想提升社交效率,職場大人會用兩個套路

2024-03-04 09:40

? 人氣

所以要想使用「富蘭克林效應」達成社交目的,你請別人幫忙的項目,必須得確定那是別人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例如:你在學生時期,喜歡隔壁的同學,你想要跟他產生互動,那麼你可以請他借你一個橡皮擦、一支筆,按理說,大部分人都會願意借的,因為這幾乎不會有什麼成本耗損可言。而在歸還的時候,你便可以說:「如果你沒借我這隻筆,那麼我就白白浪費一小時來聽這一堂課了。真的很謝謝你,人長得好看又善良。」那麼這個同學便會因此對自己感到滿意,而對你也感到滿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外,「登門檻效應(Foot In The Door Effect)」也告訴我們,當你成功地請一個人協助你之後,他為了要維持自己樂於助人的形象,他就會變得更願意協助別人,如此一來,你們也就更能進行深度的社交了。

延伸閱讀:等你真的有錢了,賓士、勞力士的價值也沒了!買名牌的好時機,其實是在變富之前

二、友誼公式

先說,我自己始終認定,最厲害的業務,就是能讓消費者忘記自己的身分,誤認為你是他的朋友。實際上, 如果你身邊有朋友是某行業頂流的業務員,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有能力跟客戶變成朋友,妥妥地實現「顧客終生價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的獲取,這就是友誼公式有價值的地方。

友誼公式是《如何讓人喜歡我》這本書中提到的概念,一段關係的促成,主要受到四件事情影響:彼此距離、接觸頻率、相處時間、互動強度,如果用我的話說,一段關係的促成,無非是受到距離、頻率、週期和強度四個變量的影響。

1. 距離

就是指實際的接觸距離,例如一個在日本、一個在紐約,距離就遙遠了。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即便現在科技再發達,終究無法彌補肉身與肉身接觸時的體溫,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無法接受遠距離戀愛的原因。

2. 頻率

就是接觸的次數。心理學上的「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告訴我們,人都喜歡熟悉的東西,1992年曾經有兩位學者做過一個名為Exposure effects in the classroom的實驗,他們讓數個不同的女學生出現在課堂裡,什麼事也不做,只是分別調整了出現的頻率,結果顯示,男同學對於出現頻率較高的女學生的好感度更高。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熟悉的事物會帶給自己可預期的安全感,例如你常去的飯館、常吃的滷味攤和拉麵店,你到那個環境裡就會自然地卸下防備,這是心理學上的確定效應所導致的結果。

所以如果你想找到跟別人社交的敲門磚,你只要多次在那個人面前出現即可。你可以想像一個場景,假設你在每次下班都去的超市裡,每次都遇到同一個人,見第一次、第二次,你可能不會有什麼想法,但是見到第三次的時候,你或許就會想:「這個人是不是也剛好住附近?」如果常態性地見到第五次、第十次面,你很有可能就會更願意跟這個人講上話了,原因就是因為熟悉了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