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只剩50%、連走路都喘,她病情奇蹟逆轉!醫師點2關鍵:不放棄任何一人

2024-02-08 15:50

? 人氣

良好的醫病關係能讓雙方坦承溝通治療過程中的問題,做到同理對方的感受和需求,進而找到合適的協助方式。(示意圖/取自Photo-ac)

良好的醫病關係能讓雙方坦承溝通治療過程中的問題,做到同理對方的感受和需求,進而找到合適的協助方式。(示意圖/取自Photo-ac)

編按:硬皮症引起的肺部細胞纖維化,讓病人葉純玲肺部纖維化,也就是所謂的「菜瓜布肺」。肺功能只剩50%,連平常走路都會喘。在醫護人員細心照顧下,逆轉了不可逆的損傷。

除了先進的儀器、扎實的經驗與診療技術之外,良好的醫病關係也是這個照護系統的成功關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病人在發現得了少見疾病或是難病時,心裡面臨相當大的壓力,因此,除了生理上的病症治療之外,支持系統在整個醫療過程中也起到關鍵的作用,像是心理治療、家庭支持,或是互助團體等,當心理支持系統建立起來,病人才有足夠的勇氣堅持下去,全心全意投入治療。

打幹細胞之後,

護理師也都會來關心,

我好像多了兩個女兒一樣,

這種時時刻刻被保護、關心的感覺,

真的很好!

——病人 葉純玲

「我們希望和病友建立夥伴關係,醫院提供病友最好的治療選擇,病友也能在可以承受的狀況下接受照護,因為醫師就是要陪病人走過生命之河。」

傅彬貴談著他心中的理想醫病關係,葉純玲也不斷感謝醫護人員的貼心照顧:「當初我裝了一個測心律的機器,回到家後,就接到護理師打電話問我有沒有不舒服;或是打幹細胞之後,也都會關心我的傷口有沒有腫起來、瘀血,很貼心,我好像多了兩個女兒一樣,這種時時刻刻被保護、關心的感覺,真的很好!」

發自內心的關懷和照護,讓治療不再局限於診間,即使病人回歸生活,醫護團隊仍然在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這樣緊密的關係與信賴感,能讓醫病雙方坦承溝通治療過程中的問題,做到同理對方的感受和需求,進而找到合適的協助方式。

直面疾病的勇氣來自家人的愛

經歷許多檢查與治療,葉純玲都能平靜接受,但當換肺手術這樣的選項被擺到眼前,她才真正感受將要面對一個未知且巨大的關卡。在這段時刻,除了醫護團隊的力量,家人的愛更成為她堅不可摧的後盾。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的肺功能掉到五十幾,那時我還沒意識到嚴重性,但當傅醫師建議我考慮換肺手術時,我的眼淚馬上掉下來。」

葉純玲家裡除了先生就是三個兒子,三個男生卻展現無微不至的貼心,讓原本性格比較急躁的葉純玲非常意外,也能逐漸放開心胸。

家人會為她注意各種環境變化、該避免的食物,或是不讓她太過勞累,提醒她遠離拜拜燒金紙地方、多去運動、何時該吃藥,「現在我在家就像一個女王、貴婦,」每次談起家人的呵護,她總是忍不住流露出幸福的神情。

在努力中看見希望的曙光

在積極配合治療一段時間之後,葉純玲的病情也迎來好轉的曙光,先是在胸腔科、免疫科醫師的攜手合作下,成功申請了健保給付的抗肺纖維化藥物,還參與了恩慈的幹細胞治療法,不僅針對硬皮症引發的全身性發炎進行治療,還搭配復健科、心臟科的幫助,透過腳踏車運動達到心肺復健。

加上中榮團隊研發的「動態生理測量模組」,以穿戴式生理裝置,在行走時偵測血氧、血壓、心率、耳溫、血流灌注等五項生理參數,且結合人工智慧移動影像分析技術,同步分析動態之最大步距、移動速率等參數,經由數據追蹤評估,她每次回診時,都觀察到肺部功能顯著進步。

看著每次回診的斷層掃描與之前的比照,中榮的醫護人員甚至比葉純玲還開心。2023年1月時,葉純玲的肺部功能已經從50%恢復到72%,不會動輒咳喘,還能出門爬山。咳嗽症狀舒緩後,她的睡眠品質獲得大幅提升,連帶情緒也更加穩定。

陳院長希望我們成立一個整合照護中心,

與肺纖維化病友並肩作戰、

提供最好的醫療照護與個案追蹤管理,

讓病友能重新找回自在呼吸的健康。

——醫師 傅彬貴

這些巨大的進展振奮了醫療團隊,也讓葉純玲充滿信心,願意接受更多新的臨床治療,甚至為自己訂下肺部功能回到80%的目標。

不漏接任何一位病患

目前「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的病人多達三百多位,臺中榮總希望將中心發展成臺灣中部,甚至是亞洲地區重要的轉介、示範及訓練中心,與更多醫院進行合作,並且結合臺灣本土醫療資料的研究分析,找出高危險因子,及早介入治療。

傅彬貴說,目前已經有七家醫院和兩百多家診所,加入肺纖維化登錄以及轉介計畫。初步的研究結果,也被預計於2023年11月在新加坡舉辦的亞太呼吸道醫學年會所接受,目前也同步接受《Respiratory Research》期刊審查中,讓臺灣本土肺纖維化研究被世界看見。

談到與基層醫療院所形成肺纖維化轉診網路,傅彬貴說:「診所醫師是我們的戰略夥伴,只要他們和民眾對疾病有正確認知,就會將病人轉診過來。要讓這個疾病獲得完善治療,絕對無法只靠一個人,必須要組成一個系統。」

說起「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的未來方向,傅彬貴期待,透過這樣的合作模式,讓更多有同樣問題的患者,不再錯失早期接受診斷與治療的良機。

作者介紹|陳培思、劉子寧、張雅琳、邵冰如

陳培思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曾擔任《聯合報》、《Career》雜誌記者,著有《林書豪的故事》(商周出版),合著《與未來共榮》、《全齡顧齒攻略》、《影響力策略》、《競合力點亮醫療》、《迎向零醫院》(以上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張雅琳

自由撰稿人。踏入媒體業十餘年,以「寫字的人」為職志。著有《讓每個決定,成為最好的安排》(聯經出版),合著《划向未來的方舟》、《解構鐵道美學》(以上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牧路》、《觀光 50》、《廟宇覺旅》、《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鐵馬款款行》(以上天下雜誌出版)。

劉子寧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擁有十一年媒體與品牌公關經驗。現為專職寫作者。曾先後擔任金融雜誌《1611》資深撰述、關鍵評論網《未來大人物》副總監、商業雜誌《30 雜誌》記者,並曾獲「109 年臺灣醫療報導獎」。著有《關於前途,我真的知道》、《迎向零醫院》(以上為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懂一點法律,勞資不對立,管理不犯錯》(天下雜誌出版)

邵冰如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經任職《聯合晚報》、《聯合報》、美國《世界日報》,著有《從沙龍到聯合國》、《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合著《放手讓孩子飛》(以上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勇敢不放手:臺中榮總守護急重難罕病人的希望》。(原標題:肺功能只剩50%也能看見希望,逆轉不可逆的損傷)

責任編輯/游舒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