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股票相比,債券比較不容易暴漲暴跌?巴菲特不推薦買這種債:可能會跌超過30%

2023-09-25 09:40

? 人氣

跟股票相比,債券比較不容易暴漲暴跌?(示意圖/取自pixabay)

跟股票相比,債券比較不容易暴漲暴跌?(示意圖/取自pixabay)

迷思:公債的報酬低於股票?

以往大家認為債券報酬不佳,真的這樣嗎?問個問題,1980~1989年這十年當中,債券和股票的報酬率哪個較高?這段期間美國股票年複利17.55%,是美國百年歷史上第三高的數據,但同時間,公債的年複利是12.6%,也相當亮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長期歷史紀錄而言,股票投資報酬高於公債,但是把時間縮短在5年、10年甚至20年,有些時候公債的投資報酬超越股票,美國著名金融學者西格爾(Jeremy Siegel),研究1802年以來的債券報酬發現,雖然經過兩個世紀後,股票的報酬優於債券,但有40%的時間,債券其實略勝一籌。

債券不但值得擁有,有時更是唯一值得擁有的投資工具。美國公債的大多頭,從1982~2011年長達30年左右的時間,當美國公債殖利率在4%左右時,大家都以為到了谷底,但2000年科技泡沫金融風暴與2008年金融海嘯,經濟蒙上陰影時卻再度探底,許多經濟學者和專家,沒有預測到會有這樣的變化。

這長達30年當中(1982~2011年),投資公債平均年報酬率高達11.1%,完全不輸股票,更重要的,波動程度也就是一般人認定的風險,連股票的一半都不到。以40、50年長期來看,公債的投資報酬率可能會輸給股票,但10、20年之內則未必,這一段期間,公債彷彿就是每一段外遇的起因,擁有誘人出軌的艷麗。

迷思:公債價格波動較溫和?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表示你還不清楚「利率」和「到期時間長短」這兩項變數,對債券價格的影響。以30年到期、利率6%的公債為例,利率上升1%時,價格約下跌12.47%,那你可以想見,我們上述所說,長達36年(1946~1981年)的公債空頭期,利率從2.5%上升到16%時,債券價格已流失83%,這個重創幅度,不下於美國歷史股市的重挫,不同的是,股票的跌幅如同跳樓般,可以快速從高點殺到低點,公債卻像走台階緩步而下。

延伸閱讀:買股票之前,最好先買房子?華爾街操盤手:投資房地產有兩大好處

10年前大家確實沒有想到,公債殖利率在4%那麼低的情況下,還會走得更低,許多利率改變對公債價格影響的表格,多數都是以利率6%左右做對比,跟現在約2%的低利環境差距頗大。為了更貼近現在的環境,我以公債票面利率3%為基礎,讓大家了解利率變化和債券價格的關係。從表5-5-1 可以看出幾個現象:

1. 利率調升,應持有短期公債

短期債券,例如一年期、五年期,利率1%、2%的變化,對債券價格影響不大,但10年期、20年期的長期債券,差別就很明顯,當利率調升2%,20年期公債價格會損失近25%,30年期公債更損失高達30%。

表5-5-1:利率調整公債價格的漲跌幅變化(圖/時報出版)
表5-5-1:利率調整公債價格的漲跌幅變化(圖/時報出版)

基本上巴菲特很少擁有長年期公債,因為這樣會失去應變和調整的能力,除非對長期利率的走勢非常清楚,不過從巴菲特的理論來看,他對長期公債其實沒有什麼好感,台灣許多企業在利率2%時發行15年期公債,不少投資人爭相購買,表示這些投資人並不看好未來15年經濟的復甦,然而,這15年之間利率趨勢一旦改變,長期公債波動的風險遠高於短期公債。

了解表格中數字的變化後,以利率低的環境來講,應該持有短期公債,2016年2月初台灣利率約1.7%,未來利率若是調升1%,對長年期公債而言都是一個相當大的幅度,這時持有長期公債要非常謹慎。

2023年3月增訂此書的時候,有兩件重大的投資結果,就跟我們上述第一次出版2016年的提醒有關,許多人當時可能不會覺得,如果我們把結果公告再來回顧,就有感覺了。什麼結果呢?

2022年20年期的美國政府公債(代碼TLT)虧損了31%,這個跌幅規模都快接近標普500(代碼spy)在2008年金融海嘯跌幅36.81%,許多人過去幾年嘗到了長天期公債的甜頭,以為公債投資都應該鎖定長天期,那麼2022年就付出了慘痛代價。公債投資不是不能買長天期,這個決策考量,應該考慮利率的走勢以及自身投資策略的需求,不是一味跟風,以為殖利率高就是唯一的決策考量,有人以長天期政府公債做投資工具,是有他本身對利率的敏感性的掌握,以及對價格波動度的風險承受力較高,或者以長天期的政府公債為交易工具,這跟資產配置的策略和精神未必相符。總之,投資工具的選用,應該往上考慮自身的投資哲學和投資策略,這樣才能形成一致的戰略戰術的完整搭配。

此外,不要小看表5-5-1,所謂魔鬼藏在細節中,2020年新冠肺炎後,美國政府降息,曾經發生公債負利率的現象,一般投資者產生困惑的是,負利率的公債怎麼會有人購買?這個密碼的說明就存在於這個表格當中,這個特質一般稱之為「公債的凸性」,一般的資產配置並不需要涉及這些公債特質的了解,但想進階了解進而掌握每一次超額報酬機會的讀者,可以進而著墨予以深入的探討,或者把這個表格看透它的變化,這地方就留給特別有興趣的讀者,進入金礦坑予以探索,這樣才有一定的樂趣。

另外一個有趣的時事問題是,2023年3月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的風波跟原由,竟然也跟政府公債長短期公債有一些關聯,這個部分我們就留待更新章節來一點著墨(第8章)。

2. 利率調降,長期公債獲利驚人

以票面利率3%的公債來看,利率調升1%,30年期公債價格會下跌17.3%,是五年期公債-4.4%的三倍、一年期公債-1.0%的17倍。

同樣的,3%和7%不同票面利率的公債,短中長期公債受利率影響的波動程度也不同。7%下降到5%,30年期公債價格可以上漲30.9%,而3%的利率下降到1%,30年公債價格可以漲50%。各位可以回想金融海嘯期間各國實施量化寬鬆,這時公債獲利相當可觀,如果從1982年長期利率開始下調時持有公債,利率從15%降到2%,就如彼得.林區所說,這段期間股票的報酬也趕不上公債。

再次強調,除非你對利率的走向能夠精準判斷,否則連巴菲特都比較傾向持有短期債券。

表5-5-2:利率調整公債價格漲幅(圖/時報出版)
表5-5-2:利率調整公債價格漲幅(圖/時報出版)

迷思:和股票做錯誤的比較

彷彿地球人不清楚火星一樣,多數人不了解公債的投資方法及投資公債的目的,經常把公債拿來和股票或股票基金比較,一旦看到股票上漲、自己買的公債虧損,就按捺不住在低點殺出,將資金轉向,在錯誤的時間點擁抱已經價高的股票,結果股市一反轉,虧了公債又賠了股票。

為什麼投資公債?如何做好資產配置中的公債及股票?如果對這兩個問題沒有全面的認知,就不會有全面的布局,更不會有穩健、正確的操作模式。

公債和股票不全然是對立的,相反的,可以是天使左右兩個不同的翅膀,如果你還不懂兩者間的協調性,請在第6章資產配置的方法多用一點心,別讓公債的投資成了折翼天使。

作者介紹:闕又上

1985年赴美,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又上成長基金」追求主動投資的超額報酬,三十多年的投資管理生涯,歷經幾次重大股災和美股失落十年的挫敗,失敗後再成功的經驗彌足珍貴。截至2016年底,過去八年的年均複利是17%,2017年上半年基金成績28.86%,領先美國標普500的9.2%。

優異的操盤成績,獲《路透社》譽為「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How a little-known stock picker beat Wall Street)。2016年5月《紐約時報》專訪,徵詢對巴菲特買蘋果股票的意見,標題〈巴菲特的布局說明蘋果已成熟〉(Warren Buffett Stake Suggests Apple Is All Grown Up)。現今回顧當年的分析也極為精準。

本書出版時的2023年再回顧過去三年的歷史,有谷底的逆轉勝表現,也有需要汲取教訓再努力穩健的地方,2020年「又上成長基金」成長108%,2021年成長57%。但2022年突來的俄烏戰爭和美國中央銀行的暴力升息,一檔重壓的持有沒有及時撤出,讓基金跌幅45.6%,再度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可見在資產配置中,攻擊得分,防守獲勝的基本精神,也適用於「又上共同基金」這種與書中的資產配置不同、追求主動投資獲得超額報酬的操作模式。

2022年的重創,確實可惜,但他說挫折可以面對,絕不會輕易放棄,因為勝利者永不放棄。

著有《阿甘投資法》《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曾名列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書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巴菲特默默在做的事》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