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不可不知的AI時代職場趨勢》女性「這特質」不怕失業,但男女薪資差距未必能縮小

2023-07-17 12:10

? 人氣

小心「工作總量謬誤」的陷阱

說到底,許多擔憂 AI 衝擊的討論中,可能是犯了華盛頓數據創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指出的「工作總量謬誤」(lump of labor fallacy),也就是錯以為市場所需的勞動力數量固定。實際上隨著人口結構、生活型態等因素的改變,新的工作機會也會不斷出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麥肯錫預估,到2030年全球將新增近9億工作機會,其中將近10分之1都是全新職缺。撇除新興經濟體帶來的建設發展與消費需求,新增的工作主要將來自三大領域,一是綠能與氣候變遷的應用產業,二是人口結構老化催生的醫療與照護產業,三則是隨著雙薪中產家庭增加,需求增高的家務服務如托嬰、居家整理、烹飪等,都是人類勞工有機會取勝的領域。

華盛頓智庫加圖機構(Cato Institute)政策分析師也提醒,比起擔心未來,我們現在更需要趕緊學習運用 AI 輔助工作。無論會影響哪一個性別,許多專家學者一致同意:(短期內)AI 不會狂妄地取代人類,反倒會成為人的得力助手。

AI將取代大量基層白領,其中有許多是女性。但她們或許可在其他領域找到契機。(宋思彤製圖)
AI將取代大量基層白領,其中有許多是女性。但她們或許可在其他領域找到契機。(世界走走製圖)

職缺不會少,薪資差距待觀察

然而,我們也不得不同意,儘管女性可以在各種需要創造力與溝通力的產業大放異彩,這些職業的平均薪資水準普遍仍然不及科技業、金融業等。因此,AI 對性別薪資差距(gender pay gap)的影響,會是未來觀察的一大重點。性別薪資差距是各國衡量性別平等指數的重要指標,2022年美國女性總體平均薪資只有男性的82%;台灣2021年女性平均薪資也僅有男性的84.2%,比前一年度還減少了1%。

​在 AI 人機協作時代,女性或許將大舉退出基層白領工作,但也有機會在更人性化的教育、照護與服務產業貢獻力量,只是後者的薪資水準能否提升,將是未來觀察的重點。人人找得到工作、「一個蘿蔔一個坑」,不代表兩性經濟能力也同樣更趨平等。

因此我們能做的、該做的,除了更重視無法被 AI 取代的「軟實力」,無疑也需要鼓勵女性加強運用 AI 工具的實力,讓技術成為加分條件,爭取高階職位的平等機會。


和我們一起走走
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可能,歡迎您將各種合作想法,EMAIL 至以下信箱:hello@sehseh.world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世界走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