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資優生長大後成績退步!專家揪出關鍵原因,別只會逼小孩補習

2023-07-15 11:30

? 人氣

有時候成績無法提升的原因,是孩子不知道有哪些學習策略可用。(示意圖/取自photo-ac)

有時候成績無法提升的原因,是孩子不知道有哪些學習策略可用。(示意圖/取自photo-ac)

父母最好在孩子就讀國小中低年級階段,就及早幫助孩子建立良好學習習慣,以及認識更多有助於學習的技巧或方法。有時候,孩子並非不知變通,不懂得調整使用更有效的學習策略,而是根本不知道有哪些學習策略可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學剛畢業,我到一所完全中學進行教育實習,當時舊制師資培育法要求師培生完成為期一年的教育實習,即可取得教師證,參加教師甄選。拜制度所賜,我得以有完整一年的時間,在教學現場第一線學習如何當老師。

當時,我導師實習的班級為國中一年級,印象中全班一共有四十八人。雖然是常態編班,但是當中至少有十人國小是全班前三名畢業,可見這班學生普遍學習能力不差,課業競爭也十分激烈。

找出成績退步原因

剛開學時,我注意到學生瑞澤每天精神奕奕,上課時全神貫注、眼神有光,當然成績表現也不錯。然而,時間來到了學期末,我發現他每天面露疲態、神情憔悴、步履蹣跚,不若往日熱情洋溢。

寒假過後,第二學期剛開學,我見瑞澤仍終日愁眉苦臉,鮮少露出笑容,與上學期剛開學時幾乎判若兩人,除了研判他可能因為進入青春期,生理發育影響心理及情緒狀態,也擔心他是否遇到困難。

第一次期中考後,瑞澤的成績大幅退步,排名從班上前段降至中段。發考卷時,他幾次趴在桌上哭泣。

我找瑞澤來談話,把我的觀察告訴他,問他怎麼了?

他搖搖頭說沒事。

我不放棄的追問:「家裡出事了嗎?還是和同學相處有困難?還是……失戀了?」我有些半開玩笑。

神情沮喪的他突然抬起頭:「老師,我很笨嗎?」

「啊?」我沒聽明白。

「老師,你覺得我真的不夠聰明嗎?」

「你怎麼會這麼問?」

「我覺得自己根本讀不好。我的成績一直退步,不只一科,每科都是,可是我明明已經很用功了呀!」

瑞澤國小畢業時拿到市長獎,資質應該不差。他告訴我,國小時每次考試都一百分,沒有科目難得倒他,老師都說他聰明絕頂。

但他發現自己的聰明在國小畢業後就用完了,說得更明白一點,他認為自己上國中後就不聰明了。面對不斷退步的成績與名次,他開始懷疑自己其實很笨,一點都不聰明。

原來,瑞澤把「聰明」和「功課好」畫上等號。

「你覺得,以前你的成績優異,是因為聰明的關係嗎?」

他想了想,說:「其實,我也是滿用功的啦!」

「那麼,你怎麼會覺得自己現在不聰明了呢?」

「因為現在我不管怎麼用功、怎麼努力,成績只有愈來愈差。我讀得好辛苦,我好想放棄呀!」

瑞澤的眼淚流了下來,緊握雙拳,卻藏不住無力感。

「跟我說說你是怎麼用功的?」我希望他和我分享自己是如何讀書的,如果夠用功,課業成績應該不至於大幅下滑。

瑞澤說,第一學期剛開學時,他每天晚餐過後就去寫作業和溫習功課,十點前上床就寢。後來,發現成績有點不理想,便花更多時間苦讀,到了第二學期,幾乎都接近半夜十二點才休息。

「你有補習嗎?」我問。

「有,補英文和數學,每週各兩次,但爸媽都說我愈補愈大洞!」

「學校老師上課你聽得懂嗎?」

「有時候聽得懂,有時候聽不懂。」

「聽不懂時,你怎麼辦?」

「就回家認真讀,但有時候還是搞不懂……」

我繼續和瑞澤討論,發現,他的讀書方法有幾個問題:

上課聽不懂不會立即發問;應該要在學校就搞懂。

解題過程沒有真正理解,常常用背的。

不會抓重點,讀得太細,不太可能考的地方也讀,以至於讀不完。

考試常在不會寫的題目上花太多時間,影響其他題目的作答。

沒有把錯誤的題目確實訂正搞懂。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圖/取自天下文化)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圖/天下文化提供)

作者介紹∣ 陳志恆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11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神經語言程式學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台灣神經語言程式學會(TBNLP)副理事長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小時候立志成為教育部長,因為當他還是孩子時就是個小小觀察家,發現校園裡竟存在許多不合理的事。雖然他成績優異,也備受師長喜愛,卻十分關心弱勢或學習低成就的同學。

他慢慢發現,那些同學不是頭腦不好,更不是不想把書念好,而是升學至上的教育體制和大人的某些管教手段,讓他們逐漸放棄課業,最後放棄人生。

長大後,他成了中學輔導教師,在長期與青少年的互動中,發現許多孩子內心其實傷痕累累。他把這些教育現場的第一手觀察,寫成了《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一書,引發深遠回響。

他知道,唯有大人先改變,孩子才會改變;真正需要接受教育的,其實是大人。於是,在深耕校園輔導工作多年後,決定辭掉穩定教職,走入社區,支持更多老師和家長開始改變,也提醒大人要善待孩子。

現在,陳志恆是一位廣受歡迎的心理健康與親職教育講師,常應邀到學校、社區與企業授課。同時,他出版了多本暢銷書,包括給大人閱讀的《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心理成長及教養書籍,也有寫給青少年的讀物《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從知道到做到》等書。

一直以來,他投入許多心思在「學習輔導」這個相對冷僻的主題上,始終相信沒有任何孩子故意要放棄課業、放棄人生,他們學習困難與課業落後的背後,其實有著許多「學習創傷」。如果,這些孩子能得到大人更多的支持,引導有效的讀書方法,便能重拾學習自信,在課業上獲得更多成就感。

或許,他無法成為教育部長去改革體制,但卻能不斷透過演講與寫作發揮社會影響力,破除過時又無效的教養觀念與管教方法,也幫助更多家長與孩子連結得更好,進而激發孩子學習與前進的動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原標題:幫助成績退步的孩子)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