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高股息股票,複利不會比較大!專家點出存股盲點:股息不是「憑空冒出的現金」

2023-02-09 09:40

? 人氣

存高股息股票,複利不會比較大。(圖/取自Pexels)

存高股息股票,複利不會比較大。(圖/取自Pexels)

讓我們一起檢視市面上常見的選股策略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投資的眼光?價值投資的盲點

價值投資人希望提前發現公司的價值,並在股價被低估的時候買進。先講結論,財報分析對投資人的要求門檻太高,高得不切實際。

首先,價值投資著重公司的基本體質,閱讀財務報表是其中的關鍵。不過光是一間公司的一份財報,就有高達數百頁的資料,包含營運情況、產業分析、財務平衡⋯⋯等,就算是熟練的投資人也得花上幾個小時才能看完。美國股市有接近5000家公司,台灣股市有超過1000家公司,要在茫茫股海中依靠財報找出好公司,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呢?現實狀況是:大部分投資人並不具備相關專業,隨意看一些財報比率或憑個人喜好就貿然進場投資,反而會導致你的投資組合陷入危機。

再者,財報只是表面上經過整理的資料,並不一定代表公司的真實狀況。上市公司的財務和會計部門,可以在合法範圍內作帳,讓公司的營運看起來更健康;同時也常有不安好心的公司,為了欺騙投資人而直接造假。你有可能讀完了一份亮眼的財報而投入資金,最後卻發現被專業的不法人士坑殺。

還有一個重點:當價值投資的方法廣為流傳時,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就會變得更困難。世上每秒都會有無數專業金融機構,透過財報挖掘投資機會,也會有相同行業的公司,分析對手的競爭力和報酬;最後留給業餘散戶的獲利機會,恐怕是所剩無幾。

即使你今天真的挑中價值被低估的好公司,若市場不認同,也無法進一步獲利。如果沒有比「市場報酬」更高的勝率,我們又何必花大把的研究時間,承擔更多單一公司的風險呢?

2020年,AJO Partnaers對沖基金的創辦人就宣布關閉營運36年的公司,因為旗下的大型價值股策略基金遭遇巨大虧損。他在信中說道:「我們仍然相信價值投資是有未來的,但悲觀的是,未來沒有那麼快到來。」價值投資雖然歷史悠久,但不是獲利保證,更不是分散風險的好選擇。管理百億資金的專業機構都有可能無法處理風險,一般投資人更不需要參與豪賭。選擇價值投資之前,不妨參考過去失敗的案例,並考慮巴菲特和柏格共同推薦的指數化投資吧!

穩穩領配息?存股的迷思

配息與填息:公司會把獲利用現金的形式發放股東。這個發放過程稱為「配息」,而投資人領到的就叫「現金股利」。公司發放完股利後,隔天股票的開盤參考價格,會參考昨日收盤價扣除發放部分(所以常說配息是左手換右手的行為)。股價後續再次漲回配息前價格的過程,稱為「填息」。舉個例子:A 股票今天收盤價是 50 元,假如它配了 5 元的現金股利,隔天的開盤參考價就會從 45 元開始。當 A 股票再次漲回 50 的時候,就完成了填息。

存股族群分成兩派:一派的思維是把股市當成銀行,有錢就存進去,長期投資。另外一派會選擇「穩定的公司」並注重股票的「配息」,希望領到比定存還高的利息。不管哪一派,認可長期投資與持有、不輕易短線進出的思維都值得嘉許;不過如果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股息派的策略隱含持有個股的風險和對配息的誤解。

以長時間來看,股東獲益是因為公司賺錢,所以領股息本身並沒有錯。但發放股息只是一次財務帳目間的轉換,並不會「憑空」冒出額外的現金。這有點像我們買了一大杯牛奶,然後把其中一部分倒進另一個小杯子,這時牛奶的總量也不會增加。

領股息就像是「倒牛奶」,但追求股息的人往往誤以為領股息是「擠牛奶」。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配息的過程並不會讓股東的報酬增加或減少。既然同樣一張股票,股息跟價差的總和不變,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整體的增長,而不是股息本身。

有人可能會說:「要看後續有沒有填息啊!」但這又是另一個迷思了。「填息」只是描述價格缺口被填滿的現象,並非分析的依據。就像我們不會因為某股票過去都上漲,而篤定它未來也會如此。填息意味著股價再次上漲,幅度剛好超過原本的配息金額,並不具投資意義(圖2-3)。如果有一檔股票配息不久又填息,雖然投資人看似賺到利益,但如果一開始就不配息,股價其實會比現在還更高。

圖2.3:只要股價都上漲5元,兩者的獲利是一樣的(圖/遠流出版)
圖2.3:只要股價都上漲5元,兩者的獲利是一樣的(圖/遠流出版)

另外,配出來的現金股利,如果沒有重新投入市場,就等同於你持有更多現金在手上,而這會造成複利效果減損。為避免此狀況,我們會利用配出來的股息繼續買進股票,來填補發股息的缺口,這稱作「股息再投入」。由此可知,刻意選擇高股息的股票,並不會增進複利效果,原因是「股息再投入」只是填補缺口,而非新產出。

綜合來說,不管是否配息或填息,都不是投資人該關注的重點。為了追求本身是中性的配息機制,而承擔更大的風險和付出更多成本,就會非常不合理。

絕大部分的情況下,單純的配息數字並不能反映公司的體質。全世界股價最高的公司就是巴菲特的波克夏,但這間公司從來不發股息。相反地,金融海嘯的時候,多數高股息金融股的含息報酬跌得比大盤還慘,甚至直接倒閉,這也說明了高股息並不是抗跌的保證。

存股的最後一個迷思就是將「低報酬」視為「低風險」,刻意挑選幾乎不會上漲的標的。複習前面販賣機的例子,把硬幣投進老舊的販賣機,有機會掉出飲料;但拿到飲料後丟回販賣機,還能換回零錢嗎?風險與報酬並不是雙向關係,如果你是追求低風險的族群,可以有更理智的選擇(延伸參考:第四章資產配置)。

以台股為例,可以看到大家以為安全的幾支熱門金融股,在2008年股災時比大盤多跌了10%以上,跟0050相比並沒有比較抗跌(圖2-4、表2-2)。而這已經是含息報酬了,如果不把股息投入回去,價格下跌幅度會更大,而且多半報酬也落後。

圖2.4:200601至202112之台股與熱門金融股報酬走勢(圖/遠流出版)
圖2.4:200601至202112之台股與熱門金融股報酬走勢(圖/遠流出版)

一旦投資人過度重視「領股息」的數字,進而影響投資策略,就會讓資產的成長受到無意義的損害。為了心理錯覺而買帳,或許不會造成短期的明顯損失,但更長時間下就是在嚴重損害自己的資產。當你追求每次配息的安定感時,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接受這些缺點。

延伸閱讀:為何0050比0056更適合存股?理財達人3個理由不買0056,戳破高股息ETF最大迷思

喜歡=好?生活投資法的迷思

所謂生活投資法,就是從日常生活中,挑選常使用的東西或常聽到的企業來研究。但這個策略最大的隱患,就在於「好東西不等於好公司」、「你喜歡的公司不代表比較會上漲」。

小館過去曾使用HTC手機,手機還算好用,公司也曾享譽全球。但萬一幾年前小館把資金都投入HTC股票,現在大概會窮到連手機都買不起。

生活投資法最大的優勢是可以讓投資組合看起來很親切,而且會讓投資人有更多興趣研究自己喜歡的企業。不過問題來了:你喜歡的企業,表現不一定比較好。我們很容易因為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並對缺點視而不見。一旦真正進入市場,生活投資法不但缺乏合理性,績效也更差勁。

前面提到,安隆曾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公司。當時公司內部和眾多投資人都相信股價能持續成長,但在爆發公司假帳以及詐欺交易的醜聞後,股價瞬間崩跌。公司內部人員都不能保證「了解」自己的公司,更遑論一般的業餘散戶了。

再者,買進熟悉的自家企業的股票仍然逃脫不了單押公司的風險,後果還比一般單押公司更嚴重。如同先前提到的,我們發現了一間優秀公司,並認為它能夠賺錢,也不代表市場會買單;即使市場買單,給出公平的價格,也不代表投資人有利可圖;就算一切都順利,依然不代表績效會一直優秀下去。

把錢投資在自己的本業或擅長的領域,確實能增加成功率;不過股票交易市場當中有太多額外因素要考量,一般人想要藉此獲利難如登天,最好的做法還是「廣泛的分散投資」。

鋼鐵人 VS. 航海王?追熱門股的迷思

「熱門股」是指討論熱度高、價格被炒上去的股票。2021年鋼鐵人和航海王橫行,似乎手裡沒有幾張股票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投資。但現實是殘酷的:當大部分散戶都衝進場買股票時,市場已經沒有下一批資金拉抬股價,導致他們都必須面臨虧損。

只要觀察過去的股價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強者恆強」或「漲多必跌」似乎都是隨機出現。雖然小米創辦人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但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我們大可不必選擇買入在天空飛翔,卻不知道何時會摔死的豬。當你難以判斷這類股票的後續漲勢,就根本不該冒著巨大的風險賭運氣。

追逐熱門股成功的前提,就是你能在泡泡被戳破之前抽身,然而這需要準確判斷進出場時機,你也幾乎不可能辦到(下一章節會詳細介紹)。唯有遠離貪念,才能避免被套牢的下場。

選股策略,真的夠了!

投資理念沒有對錯,但是如果選到無法達到目標的工具,就是自找麻煩了。

以投資工具為例,存股族試圖從股票身上找出債券的性質,希望手中資產穩健、抗跌又不易套牢,就是對自己的選擇,抱有錯誤期待。

如果有人知道真相也明白工具的優劣,最終依然如此選擇,那我們完全尊重。但大多數人只是因為「不了解」而做出錯誤選擇。由於尚未接觸指數化投資,只好在他們所知的投資工具中選出「看起來最安全」的那種。

我們相信絕對有專業人士可以超越市場平均的績效,也認同一定會有偉大的公司遠超大盤指數,但這些成功案例背後所需的成本和承擔風險,遠超一般人的想像範疇,而且多半要等事後回頭看,才會知道誰能成功。

大多數的選股策略,都很難贏過平均報酬,反而會害你錯過少數的飆股,也讓你承擔更大的風險。透過一次買下整個市場,可以幫助我們抓到任何一家優秀的公司,也確保自己的投資組合不會被少數出問題的公司拖累。只要善用簡易的資產配置,你完全可以得到更優異的結果,包括:更小的波動、更短的套牢時間、更高的報酬、更小的下跌幅度⋯⋯等,為自己創造更大的競爭優勢。

作者介紹

理財館長(陳震奇):

指數化投資的推廣者,截至2022年年底,IG的粉絲專頁已經擁有超過7萬人追蹤。

身處金融業,卻鼓勵大家長期持有低成本且全市場分散的ETF,深信這才是適合多數人的投資策略。

平台涵蓋IG、FB、YouTube、Podcast、Line社群以及各大討論平台,只要在平台上搜尋「理財館長」即可找到。

過去多次受邀校園與金融業的講座、文章也曾被各大媒體轉載,希望能透過自己日益漸增的影響力,改變台灣的投資風氣。更期許自己在投資以外的面向上,也能成為大家學習的對象。

狂徒:

我,狂徒,剛進入市場的散戶,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語言分享知識。

毫無金融工作背景,也非相關科系出身,卻因為愛打賭而拿下幾張用不到的金融證照,也因為愛玩而拒絕開課的邀約。

偶然路過坊間投資圈後開始動筆,文章見於聯合報、風傳媒、商周財富、方格子、Matters、Dcard等各大平台,分享投資過程中遇到的有趣事件和看法,破除投資理財常見迷思,獵殺各界神棍,還數次被業界朋友當成同行。

摧毀信仰是我的興趣,破壞規則是我的習慣。樂見讀者透過批判性思考,建立合理的優勢投資策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