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不好,先別急著罵!育兒專家建議家長要做3件事,才能讓小孩專注又自律

2023-01-15 09:30

? 人氣

我能理解,當父母這樣做時,心裡的願望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與同學的差距,好好努力,認真學習,下次能夠把成績提高一些。但遺憾的是,孩子的想法往往與你的初衷背道而馳。當你說孩子「笨」、「蠢」的時候,他們心裡可能真的在想「我就是一個笨蛋,我什麼也不會,這麼簡單的題目我還做錯」,甚至由此延伸到「我的成績這麼不好,我媽媽怎麼可能愛我?我不配得到好東西,我是一個沒用的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麼,孩子接下來可能會採取一些極端措施,比如透過作弊獲取高分,或者自行修改考試分數等。這就產生了極大的負面作用。可見,當我們用上述方式教育孩子時,孩子就會形成固定型思維,他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行」,不可能透過努力獲得進步。

這個家長的行為其實很具有代表性,她對孩子說的話,並不是在評價事情本身,而是變成給孩子自身做出評價,甚至給孩子「貼標籤」。那麼當你想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時,遇到此類情況,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呢?這裡我給出三點建議及表達方式。

調整自身思維方式,認可「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這位媽媽在與我的諮詢對話中也察覺到了自己做法的不妥,所以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思維和做法。她調整好情緒,心態平和地問了孩子一些問題:「我看到你這次考試得了五十九分,你對自己的分數有什麼想法嗎?你認為這次分數低,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失誤,以後需要注意哪裡呢?考試中答錯的題目現在會做了嗎?需要爸爸媽媽幫幫你嗎?」

這一次,她用了「我看到……」這樣的句式,這是客觀地描述孩子學習的一些細節,而不是家長自己的主觀評價,也不是對學習成果的評價。當我們這樣與孩子溝通時,孩子就會知道,我們是在就事論事,探討這次沒考好的原因。媽媽提出的幾個問題,可以幫助孩子思考,這次考得不夠理想是哪裡忽視了,哪些地方還需要多注意,更加努力,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並且,孩子能夠感受到,如果自己需要幫助,可以找爸爸媽媽,他們會幫助自己一起解決。

家長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做法發生變化,孩子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就會隨之變化。此時,考試分數不再是我們唯一關注的重點,孩子也開始主動思考自己的失誤和沒有掌握的知識。如果家長能夠長期用這樣的方式跟孩子溝通,那麼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任何問題和挑戰時,就都會主動尋找解決的辦法。

強調努力,而不是天賦

還是針對上面的案例,那位媽媽可以指著試卷上的一個答錯的題目,這樣跟孩子說:「我看到,這題你沒有寫對。如果要掌握這題的重點,你可以怎麼做呢?多練習幾遍,會不會對你有幫助呢?」如果孩子透過練習把題目做對了,家長就要及時肯定孩子的努力:「你透過練習把這些錯誤全部改過來了,所以你熟練掌握了這道題目,下次再有同樣的題型,你就知道怎麼解答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