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靠股息養老,反而可能「老來窮」!《富比士》億萬富翁道出晚年別採取保守投資策略的原因

2022-12-16 15:59

? 人氣

學會破除投資人最常誤信的50個迷思,才能有效提升獲利,財富自由!(示意圖/取自Pixabay)

學會破除投資人最常誤信的50個迷思,才能有效提升獲利,財富自由!(示意圖/取自Pixabay)

多數投資人明白,如果他們的投資期限很長,股票是很好的投資標的。現在來一道填充題:「如果我即將退休,我的投資期限很__。」如果你的答案是「長」,恭喜你,你很可能是對的。如果你答「短」,而且又不幸答對了,那就表示你將不久於人世,看我這本書幾乎肯定是浪費你的時間。好好利用你剩下的寶貴時光,做一些更重要的事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繼續在看這本書的讀者,我想告訴大家:無論是媒體或金融專業人士,任何有關投資期限的說法,在我看來都錯得離譜,誤導了許多接近退休或已退休的人,也就是快60或60幾歲的人。多數人很自然地以為自己退休、停止撥款進退休金帳戶,或是開始定期從投資組合中提取現金時,個人的投資期就結束了。他們以為從這時起,應該將波動風險降至最低程度,也就是採取「保守」策略。

投資期限隨壽命延長

但我認為這麼做其實很危險,往往會讓當事人晚年的生活品質受損,有時還是嚴重受損,而這其實是可避免的。為什麼呢?現在大家比以前的人長壽多了,但許多人投資時卻有如假定自己只活到70歲。拜營養改善及神奇的科技和醫學發明所賜,人類如今比40年前頂尖思想家所想像的更長壽。

下頁圖3.1顯示,根據美國國稅局的精算假設中值,今天65歲的人預計可活到85歲,也就是說有一半的人將能活得更久。但我認為未來大家將更長壽。為什麼?原因一樣!未來20年,必定將出現更多我們今天難以想像的醫學進步。整體而言,今天的退休人士比一個世代前更強健、更活躍,舉例來說,過去我們可沒有那麼多長輩熱衷於運動。

因此,如果你現在65歲,你還有很長的日子要過!如果你來自長壽家族,而且目前身體狀況良好,你的餘命就更長了。如果你的伴侶比較年輕,你將更長壽!如果你的伴侶年輕又有好基因,你會更長壽。許多人認為降低風險是明智之舉,是安全至上的「保守」做法(注意:「保守」並無公認的定義,但許多人誤認為持有波動性較低的現金與債券組合就是保守)。

沒錯,滿是美國公債和現金的投資組合,確實不會出現太大波動(但美債的確可能在短期內貶值,像2009年就是這樣。見迷思1)。然而,「波動風險」只是風險的一種。投資人還得面對「再投資風險」:等你的債券到期時,短期利率已下跌,拖低你期望的未來報酬;又或者是長期利率將上升,導致你未到期的債券貶值。

然後還有「機會風險」,也就是錯過更好投資機會之風險。這可說是你因為低估自己的投資期限,投資太「保守」,最後耗盡錢財的風險。波動性可能令你短期內緊張不安,但如果你比伴侶先死,而且未規畫好她/他餘生的財務需求,你將大大縮短她/他的哀悼期。

根據美國國稅局的精算假設中值,今天65歲的人預計可活到85歲,也就是說有一半的人將能活得更久。(圖/今周刊提供)
根據美國國稅局的精算假設中值,今天65歲的人預計可活到85歲,也就是說有一半的人將能活得更久。(圖/今周刊提供)

為了伴侶著想,把投資期限設長一點吧

我稱那些將投資期限設得太短的投資人為「恨妻者」, 因為女性一般比男性長壽,結果往往是她們需要靠投資所得度過餘生。無論是否有意,低估投資期限的男士,很可能害自己的伴侶在喪偶後面對貧窮的晚年,又或者是至少比能妥善規畫投資期限的情況窮得多。

老來窮是很可憐的,你可不會希望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你假定自己和伴侶的餘命與社會平均水準相若,預計將再活20年,結果卻發現你們兩人異常健康,還有30年可活,但錢僅夠花20年。此外,人到老年,正是希望花錢過得舒服點的時候。由此可見,投資太「保守」很可能將引發危機,一點也不穩當。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的投資期限很長(多數讀者應該是這樣),投資股票明顯對你有利。下頁表3.1顯示自1926年以來,投資美股及美債1、2、3以至30年的平均報酬率。投資期限越長,股票表現優於債券的機率越高,而且報酬率超越債券的幅度越大。例如,投資20年的話,股票幾乎一定優於債券,累計報酬率平均為908%,遠高於債券的247%。投資30年的話,債券的表現根本不可能優於股票。

自1926年以來,投資美股及美債1、2、3以至30年的平均報酬率。(圖/今周刊提供)
自1926年以來,投資美股及美債1、2、3以至30年的平均報酬率。(圖/今周刊提供)

投資期限很長—20年或以上—的投資人,其資產多數至少需要某種程度的成長。還有,別忘了通膨的影響!(詳見迷思30)。退休人士若希望投資組合至少能追上通膨,並帶來一些現金,那麼去除投資組合全部或大部分波動風險,將損害他們的利益。

不承受風險,投資組合是無法成長的;不成長的投資組合,假以時日將因為通膨及投資人提款而大幅萎縮。為了令投資組合能滿足你的長期需求,你很可能需要持有一些股票,而且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如此。因為,畢竟現在65歲實在不算老,還有很長的餘生要過,而你的伴侶也是。誰曉得呢?說不定,還有第二或第三個伴侶呢。

年齡決定資產配置?

成千上萬的書籍、研討會和學術論文,都以「資產配置」為主題。儘管專業人士、學者及業餘人士對資產配置有種種不同、甚至是對立的觀點,許多普遍的做法僅考慮投資人的年齡,例如許多人說:100(或120)減去你的年齡,就是股票在你投資組合中應占的百分比。我要提醒各位,年齡是一個因素,但僅考慮年齡是不夠的。

年齡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嗎?

如果年齡是唯一重要的因素,那麼同樣75歲、資產規模相當的兩位先生,資產配置方式應該幾乎完全一樣。如果你是理財專員,可能會覺得這種做法很好,原因有二:首先, 你可以少做很多事—客戶的年齡是決定資產配置的唯一重要因素,而這資料不難找到;第二,它能給你很大的保障,客戶不能抱怨你在資產配置方面誤導他們,因為你不過是遵循一條非常簡單的公式。

但如果你是一位讀過本書迷思3的投資人,應該已經意識到光考慮年齡是不對的。假設有吉姆和巴伯這兩位先生,他們同樣75歲,資產規模也相同,但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共同點。

吉姆已喪偶,有一個兒子,他不必為了留大筆遺產給兒子而操心。不是他不愛兒子,而是因為兒子事業非常成功,本身就很富有,不需要父親的遺產。但吉姆需要靠自己的財產度過餘生—如果有錢剩下來,那是意外。吉姆的父母分別於68及72歲去世。吉姆目前健康狀況無虞,但先前曾兩次心臟病發,他的基因及健康紀錄預示他餘命不長。

至於巴伯,他的第二任妻子60歲,兩人健康狀態均極好,天天打網球。巴伯的父母均活到接近100歲。他有多種收入來源,不需要從自己的投資組合中提取現金使用。他希望自己死後,將這些錢留給妻子,但他認為妻子其實也不需要這筆錢。因此,他的投資組合最終可能留給他和首任妻子所生的兩名子女,他們現年51及49歲,預計將再活35至45年,甚至更久。

這只是兩個並不特別的例子,而這種案例數以百萬計。每個人的目標、收入需求、期望報酬率、家庭情況、預期壽命乃至其他條件的差異很大,所以為什麼可以光靠年齡去決定他們的資產配置呢?年齡當然是要考慮的,但也只是一個因素。資產配置決定極其重要,它決定投資組合的「基準」(benchmark),也就是決定了你對投資組合的期望。

簡單來說,基準是某個股價指數(如標準普爾500指數,或MSCI世界指數)或債券指數,也可以是股票與債券指數的混合體。基準是你建構投資組合時的指引、一個風險管理工具,以及投資績效的量尺。你的資產配置不必總是緊貼你的基準;為了達成某些短期目標,你可以刻意偏離基準。例如在預期市場將進入空頭時採取守勢,又或是嘗試把握你認為必將表現出眾的類股的進一步漲勢。

決定基準的3個因素

因此,當人們談論「資產配置」時,其實也是在講他們的基準。那麼,如果不是年齡,基準取決於哪些因素?

最主要是以下三者:

1.投資期限
2.報酬期望
3.現金流需求

投資期限(如你從迷思3所見)是你的資產需要維持的時間。它不是由未來的某個重要日子(例如退休日,也就是你開始從投資組合中提款之時)決定。這一點至關緊要,因為你的投資策略必須涵蓋資產的整個壽命—你不希望你的資產先你而亡。如果是先你的配偶而亡,那更糟糕。

報酬期望反映你希望自己的資產有多大程度的成長。有些投資人真的只想保本(見迷思6),但根據我的經驗,這是非常罕見的。或許你有5000萬美元,每年只花5萬美元,不喜歡做公益,還是個厭世者,對自己的財產毫無規畫。

如果真是如此,你的報酬期望很低,是少數可以將錢放在床墊下的人。但絕大多數投資人不能(或不應)像你這樣。不過,如果你有這樣的條件,你應該不會拿起這本書。絕大多數人需要某種程度的資產成長,可能是因為需要盡可能擴大資產組合的規模,又或者是需要資產組合以滿足現金流需求,又或者只是為了對抗通膨!(見迷思30)。

由此就講到第三個考量—現金流需求。許多投資人需要靠他們的資產組合支付生活費用,可能是現在就需要,也可能是從未來某個時候開始。你每年需要資產組合提供多少現金、何時開始、持續多久,將對你應採用什麼基準有重大影響。

在此之外,還有一些相對次要的因素,但通常涉及一些重要細節。某些投資人有一些社會「需求」,希望避免投資「罪惡股」,如菸草或賭博業者— 他們需要一個「除罪的」基準;有些投資人則因為擔任某些公司的董事,不能投資某些個股;還有一些人因為工作關係,持有所在公司的大量股票(有關對單一個股— 包括雇主— 暴險過高的問題,請參考迷思34)。這些都是重要的細節,但通常僅涉及操作手法上的小調整,而不是重大的策略改變。

講到這裡,我一次都沒提年齡。當然,年齡影響你的投資期限(雖然多數投資人未能正確地估算自己的投資期限),而投資期限很重要,但報酬期望及現金流需求也很重要,必須一併考慮。

將資產配置決定簡化至僅考慮年齡,可能會造成某些嚴重錯誤,且它們可能要很多年後才顯現出來,屆時或許已無可挽回。例如,未來25年(或從20年後開始的25年),因為通貨膨脹,你需要用來支付生活開銷的現金將越來越多,如果你的投資規畫未能顧及這點,因此低估資產成長的需要,你未來的生活品質可能將被迫大幅降低。這種情況可不能等閒視之。

作者介紹|肯恩.費雪 (Ken Fisher)、菈菈.霍夫曼斯 (Lara Hoffmans)

肯恩.費雪是資產管理顧問公司「費雪投資公司」(Fisher Investment)創辦人、執行董事長、共同首席投資長。費雪以長期撰寫《富比士》(Forbes)雜誌專欄「投資組合策略」(Portfolio Strategy)而聞名,這個備受推崇的專欄持續超過32年,是《富比士》創立超過百年來連載時間第一長的專欄。過去也寫了11本書,包括暢銷書《擊敗群眾的逆向思維》《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以及《跟著肯恩費雪洞悉市場》。

菈菈.霍夫曼斯是費雪投資公司內容經理,MarketMinder.com撰稿編輯,曾與肯恩.費雪合著《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投資詐彈課》等書。畢業於知名學府聖母大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人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原標題:退休人士應採取保守的投資策略?)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