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系統防雷方案如何做到獨步全球?都歸功於天打雷劈,也要努力工作的這群人

2022-11-13 09:30

? 人氣

但對於遠通,這可不行。因為這不僅是機電設備維修問題,更涉及國道收費的正確性。當時,負責處理雷害的前端維運部工程團隊認為,一昧依靠外部團隊並無法有效解決問題。於是團隊開始實地踏查,想方設法靠自己解決難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端維運部的解決方式,是親自動手實驗,從小處著手。團隊從研究受損的零件開始,一一檢視電路板、電線、電子零件,分析各個模組燒焦、燒熔、炸裂的原因,總結故障原因並歸類,接著再重新加強設計機電迴路。

因此,陳聖詠在現場排查原因的過程中,內心時常反問思索:

「為什麼機電箱體內的設備,要比戶外設備更容易被雷擊中?」

「為什麼網路傳輸線、不斷電系統、輔助執法攝影機的受損率特別高?」

「為何架設位置最高的光學雷達系統,反而故障率低?」

在多年維修研究下,陳聖詠總結出一套心得:「我們必須仔細觀察設備的受損實況,研判受到電流損害的弱點所在。強化防護或保護弱點,是我們增強設備對抗雷擊的金鑰。」

陳聖詠時常帶著許多疑問回到研究室,和團隊成員切磋,將實際發生的問題和學術理論相互驗證。為了尋找解答,團隊一面尋找相關領域專家討論,一面從網路上查找各國經驗與知識,再運用於設備的防雷設計。在長年累月的研究下,雷害防治逐漸取得了成果。

開發獨步世界的防雷方案

團隊在一系列研究後,首先在小範圍地區中測試,以降低失敗成本。團隊先將人車最少的后里維運站做為初步實驗場域,進行設備抗雷耐壓的驗證測試。以往是團隊夢魘的雷雨季節,反而成為驗證成果的最佳時機,當團隊有實驗性想法,就會趕在雷雨季測試。

團隊在小範圍測試獲得成果後,再依據成果反饋修正設計方案。再下一步,實驗場域進一步擴大到車流量中等的田寮、新市、員林維運站,驗證不同地域的測試結果,取得更多案例數據。最後,才到車流量最大的泰山、樹林、楊梅測試,循序漸進進行改善。這正是遠通「開發維運 」(DevOps)運作模式的最佳體現。

在年復一年「開發維運」過程中,團隊導入不同階段的測試驗證方案,逐漸完成三百多座門架的改良,團隊的日夜研究,成果逐漸顯著。

在2014年之前採用的第一代防雷系統,是採用外部公司研發的避雷針,成效有限,負擔成本高。2014年,團隊推出內部自行研發的第二代防雷系統,增設設備防護系統,使設備故障率下降 80%,約減少200個設備故障數。當時團隊預估,從2014年後11 年間,設備改良約能省下 625 萬元的設備維修成本。

團隊對此成效仍不滿意,接續研究後,於 2018 年開始推出第三代防雷系統,增設自主研發的防雷模組,除了有效降低故障率,還新增各式狀態燈號,加快異常判斷,減小設備之間的干擾。新系統與委外製作成本效益相比,遠通電收一年的雷害損失下降 78%。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